讓“平民慈善”成為風尚
時間: 2010-4-15 來源: 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核心提示: “慈心為人,善舉濟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徐州人也一直奉為座右銘。據悉,僅愛心助孤這一項,徐州慈善總會去年上報的4298名孤兒中,已經有2983人得到資助,資助率達70%。
◎肖慧
“慈心為人,善舉濟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徐州人也一直奉為座右銘。據悉,僅愛心助孤這一項,徐州慈善總會去年上報的4298名孤兒中,已經有2983人得到資助,資助率達70%。
提起慈善,有人總將它與富人、明星聯系起來,事實上,“平民慈善”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筆者從徐州慈善總會了解到,近年來踴躍為我市慈善事業添柴加薪的并非都是有錢人。捐助者有農民、學生、教師、醫生,有下崗工人、低保戶,還有百歲老人。下崗工人捐的并不多,或許就是100元,但那可能是他們家一個月的菜錢;低保戶捐的可能只有10元、20元,但那也許就是他們家一個月的肉錢。
一滴水的力量或許微小,但大海不就是由無數滴水匯成的嗎?“平民慈善”的意義不僅限于資金總數的單純累積,更重要的是在普通百姓中營造助人為樂的慈善氛圍,這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凈化、文明程度的提升都具有深遠意義。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投身慈善事業的過程,心靈受到洗禮、真善美得以彰顯,這是一種美好的過程與享受。而且慈善事業的范疇也不僅限于捐贈,做義工、志愿者都是做慈善。設想如果每個人都擁有慈善之心,小到身邊人遇到困境,大到世界范圍內的災害,都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那么,再大的坎坷與災難,又何愁不能應對?倡導“平民慈善”的理念,等于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營造溫情、和諧、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