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為何有的效果差
2010年08月30日 來源:環球時報-生命時報
暑伏剛過,不少人在這個夏天接受了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治療。有些患者覺得療效不錯,也有些人對其功效心生質疑。“為啥貼敷后沒有效果?”“為什么貼敷印記沒有去年明顯?”……針對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起泡不等于療效。有些患者認為,貼敷后不起泡療效沒保證。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主任劉德泉說,傳統中醫認為,貼敷起泡或流膿是一種發泡療法。但由于現在天氣炎熱,皮膚破損后可能合并感染,所以普遍使用刺激性較小的藥膏,療效并不會減弱。而貼敷部位水泡出現與否,主要與患者體質及療程長短有關,不是每個人都會起泡。
有些慢性病患者貼敷后病情不見好轉。對此,專家給出了全面的解釋。
貼敷不能包治百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莊禮興說,適合進行夏治的冬病主要包括三類,即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慢性胃腸病,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頑固的骨關節病,并非所有冬病都適合貼敷,患者最好在預約前先到相應科室咨詢。
去正規大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風濕科主任姜泉指出,用藥恰當和穴位精準也是影響貼敷的主要因素,患者應該首選正規的大醫院,那里的膏方質量有保證。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以前的三伏貼療效之所以明顯,主要是由專業醫院的藥劑師手工制成。但近兩年,隨著人們需求量提高,三伏貼藥膏開始批量生產,但界定其療效好壞的標準卻一直缺失,使得貼敷效果參差不齊。對此,不少專家都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制訂相關標準,以確保三伏貼的療效。
連續貼敷,避免冷風。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力群說,第一次貼敷,成人一般保留6—8個小時,兒童2—3個小時,且三伏最好不要中斷。時間一到應按時揭下,不可為了加強效果自行延長時間,也不要覺得有一點不舒服就揭下(有嚴重灼燒感除外)。貼敷后千萬不能著涼,貼敷當天要避免過度吹風扇、空調,更別讓冷風直接吹貼敷部位。
療程因人而異。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馮淬靈說,冬病夏治是系統的綜合療法,包括外治、內服、氣功、食療、運動,不能只靠三伏貼。療程長短也應因人而異,有些人貼了一年就明顯好轉,而有些人連貼三年還沒有改變,需要繼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