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天氣預警提前15-30分發出
2011年07月21日
“到‘十二五’末,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要提前15-30分鐘以上發出,讓老百姓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防災避險。”昨天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就《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
信息覆蓋九成公眾
鄭國光介紹說,目前我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主要依靠電視、廣播、電話、傳真、手機短信等方式,另外還有網絡、電子顯示屏、報紙等多種手段。但如何用好這些資源,涉及到部門之間的協調。
“以手機為例,氣象臺通過短信發布信息,有許多中間的審批環節,短一點的話20分鐘,長一點的可能要幾個小時。如果氣象災害突發性較強,當整個審批手續完成后,災害可能已經出現甚至已經過去了。”鄭國光說。
他表示,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了要建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的“綠色通道”,到“十二五”末,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要提前15-30分鐘以上發出,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讓老百姓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防災避險。
局地暴雨“報不準”
近日,北京、南京等地先后出現暴雨天氣,嚴重影響城市運行。昨天,在發布會現場,鄭國光對此予以回應。他表示,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實現精確預報局地暴雨很難做到。
“你們經常聽到氣象臺預報的是”局地有暴雨“或者”大暴雨“,對它具體落區在什么地方,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確實是非常難的。”鄭國光說,暴雨的特點是突發性強、局地性強,如何能夠定量、定時、定點地作出準確的預報,是一項巨大挑戰。
北京情況
預警系統已運行7年
北京市專業氣象臺臺長丁德平介紹,北京市在2004年7月就啟動了“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系統”,通過電臺、電視臺、手機短信、氣象電話等方式將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及時通知市民。她表示,目前,該系統已運行7年,黃色級別以下的預警信號半小時內即可傳達給公眾。
丁德平介紹說,目前,北京市發布的災害天氣預警信號有15種,包括暴雨、大風、雷電、高溫等極端天氣,這些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的發布與市應急系統實現了聯動。根據規定,藍色、黃色預警信號,市氣象臺在監測到后可直接發布,半小時內即可通過各種媒介傳達給受眾,橙色以上預警信號需報市應急辦審批。北京目前尚未發過紅色等級的預警信號。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氣象臺還在嘗試開拓新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包括微博,以及建立農村和社區的氣象信息員制度等,將最大限度提高預警信息的覆蓋率,及時準確地傳達信息。
已有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