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年內將有300處應急避難
2011年07月25日 來源:新京報
目前,北京的應急避難場所共計16個,“十二五”期間,這一數據將達300處以上。而且,每個超過2萬人的居住區,都將配建一個應急物資儲備庫或應急物資發放點。
昨日,北京市應急辦等部門答復市政協城建環保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北京城市綜合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提案”時透露,《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應急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發布實施。
應急避難所可容600萬人
對于300處以上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列明面積將達1500萬平方米、可容納600萬人,可基本保障突發事件發生后,居民疏散和避難需求;同時明確建設“步伐”,各區縣每年至少建設2至3處,每個區縣5年內至少建成1個Ⅰ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按照《規劃》要求,建于2萬人以上社區的應急物資儲備庫、應急物資發放點,須實時備齊水、食品、應急包等應急物資。而北京市民政局需在五年內,建設1個中心、4個分中心的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可同時保障30萬人的水平。
“十二五”期間,每100個常住人口將有2名應急志愿者。
將設直升機應急起降點
此前,直升機已在京執行緊急救援任務。《規劃》透露,北京還將根據需要增加大中型機型,并在全市范圍內設置應急起降點。
重大交通事故發生,但因車滿為患,救援車輛無法快速到達事故地點,此類現象北京多次發生。這一現狀也將在“十二五”期間有所緩解,應急部門將建立重大突發事件區域臨時限行機制、緊急情況下社會車輛征用程序,且征用車輛將獲得補償。
北京還將引入社會和市場機制,鼓勵商業保險、再保險進入公共安全領域,建立突發事件應對財產損失補償制度,救助轉移安置人員和遇難人員親屬。
■ 委員觀點
市民應急能力有待提高
“我住高層,經常會想,如果發生火災,怎樣才能逃出房間?”昨日,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建筑所副所長王文賢表示,從2005年至今,包括應急場所、應急預案等在內的京城應急體系明顯完善,但百姓應急能力還有巨大“缺口”,“比如軌道交通應急體系,地鐵站臺上和地鐵列車內的突發事件,處置方案肯定不同,可有多少乘客了解這些逃生手段?軌道交通應急預案,不應該只是針對工作人員,更應該面向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