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信任危機加速慈善公開進程
2011-08-09

信任危機加速慈善公開進程

2011年8月9日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7月31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信息發布平臺”( fabu.redcross.org.cn)上線試運行,點擊進入,其首頁右上角赫然標注著“公開、透明”四字,顯然在兌現著那個承諾……
  
  就在一個多月前, 6月20日,中國紅十字會因為一個炫富的“郭美美”陷入信任危機。7月7日,在全國紅十字會系統廉政工作會議上,中國紅十字會許下承諾——“公開透明”。 7月23日,中國紅十字會下發公函,表示“要建網絡信息發布平臺,兩年內信息公開”。
  
  沒有料到的是,僅僅8天后,承諾兌現,卻激起爭議聲一片。在炒紅了郭美美的微博上,已經有人發起“歡迎大家來找茬”活動,拿紅十字會的“賬本”開刀。
  
  面對僵局,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感慨萬分,他用“痛心”和“痛定思痛”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下稱“紅總會”)則表態:“我們從未失望和放棄,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捐贈信息發布系統更加公開透明,更加符合大家的期望。”
  
  捐贈信息發布平臺——靶子?盾牌?
  
  “這次上線,肯定還有地方不完善,但是我們希望這是一個靶子,把它拋出來,接受公眾的檢驗和批評建議。”王汝鵬說。
  
  然而,更多的評論認為,“這是一個盾牌,一個糊弄的交代。”從“郭美美事件”爆發到推出網絡信息發布平臺,歷時僅僅一個月,速度快到令人咂舌。但更快的是,網絡信息發布平臺試運行的第二天,就有網友列出了“五大罪狀”。
  
  公布查詢結果,網友首先關注的“慈善明星們”,結果卻令人震驚:“葛優”只捐了1元;“成龍”一日捐6次,每次1角錢;“周潤發”捐款1分錢;“李連杰”及壹基金三次捐款不足1000元。
  
  根據媒體曾經公布的數據,在玉樹地震后,成龍以個人基金會的名義捐款超過2300萬元,李連杰壹基金捐贈超過200萬元。更令人詫異的是,在2010年4月20日晚央視舉行的玉樹地震賑災義演活動中捐款1000萬元的陳光標和捐款1億元的曹德旺、曹暉均查詢無果。而根據當時發布的信息,上述所有款項均匯入紅總會。
  
  8月2日,記者致電深圳壹基金總部,接線人員回應稱,他們的捐款數額肯定不會這么少,中國紅十字會公布的數據有嚴重問題。
  
  對此,紅總會給《中國經濟周刊》發來傳真解釋說,“這些情況確實存在,我們是依據銀行(郵局、現場捐款等)提供的原始信息錄入捐款人姓名。”“有重名重姓的現象。”
  
  與捐款數目不詳的眾明星相比,名為“劉德華”的捐款更為奇怪,在“青海玉樹地震捐贈信息查詢”中可見,20萬元的捐款于“2010年3月30日”到賬,而玉樹地震發生時間是半個月后,網友戲稱:“劉德華未卜先知。”
  
  關于時間上的疏漏,王汝鵬解釋說,平臺公布的是自2010年1月11日至今所有捐贈信息,并非僅僅是青海玉樹地震中的捐贈信息。至于此外的捐贈信息公布,還需假以時日。
  
  第三個爭議則是,目前通過信息查詢,可以了解個人捐款10萬元以上和企業捐款50萬元以上的款項使用情況。而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在地震期間的捐款是不到10萬元的,這就意味著,九成以上的捐贈者仍然無法知道自己的錢捐了之后去了哪里。”中國基金會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基金會中心網首席執行官程剛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每筆捐贈都應該明確數額和去向,至少紅十字會應該拿出一個時間表,讓公眾了解還需要多久。”
  
  遺憾的是,紅總會僅表態“這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目標,隨著信息管理系統的提升和發布平臺的進一步修改完善,我們將逐步實現讓每一筆捐款都能查詢并知道使用流向”,但沒有透露具體的日程表。
  
  另外,根據信息發布平臺顯示的審計報告,2010年,紅總會新增重大災害重建項目資金19.99億元,其中,玉樹地震投入16.53億元,計劃建設29所學校、28個鄉鎮衛生院和兩個備災減災設施。網友質疑:“平均下來建一所學校或者一個衛生院的金額為2800多萬元?”
  
  據紅總會公布的信息,造價最高的衛生院是雜多縣婦保院,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援助金額1420萬元,則計算下來,建造單價達到了13523元/平方米。造價最低的則是治多縣婦幼保健院,建造單價僅為2535元/平方米,僅相當于前者的1/5。
  
  王汝鵬解釋說,玉樹重建項目都是“交鑰匙工程”,除了基礎建設還有內部裝修、常規設施的花費。“因為青海玉樹是在高原地區,離西寧800多公里,很多建筑材料都要從西寧以外的地方運到當地。再加氣候條件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它的建設成本也比較高。”
  
  另一個數據是,玉樹地震中,紅總會共收到捐款238472萬,支出237889萬,余583萬做督察審計費。對此,有網友質疑:“去一個只有30萬人的自治州督導檢查審計災后重建項目,需要花掉583萬元嗎?”
  
  紅總會解釋說,這是按規定比例預留的審計、檢查督導和項目評估等費用。因重建工作還沒結束,這些費用目前還沒開始執行,等上述工作執行完后,同樣要向社會公布具體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面對批評聲明顯大于贊揚聲的輿論環境,王汝鵬頗顯無奈,“信息發布平臺中海量的捐贈數據需重新整理、錄入、核對,難免出現疏漏,而且發布平臺還不完善,還在測試期。”他表示,信息平臺上公布了咨詢電話,愿意接受公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倉促上馬——還有多少無奈?
  
  縱觀各大媒體的評價,認為“公開是值得肯定的進步”的不在少數,但“混亂是致命傷”的則更多。就連一直為紅總會做財務分析的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也用“倉促”和“粗糙”評價了該網站。
  
  面對網友提出的“漏洞百出”的質疑,王汝鵬坦承,這個信息發布平臺是在加班加點的情況下提前問世的,原計劃是在下半年。
  
  其實,籌備建設捐贈信息發布平臺的時間并不短。2010年底,紅總會內部就提出了相關方案:在原有的“中國紅十字會捐贈者數據庫”基礎上開發建立捐贈信息發布平臺,并列入了2011年的工作計劃。
  
  今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王偉也曾公開表示,“兩會”后,將啟動重要工作——打造公開透明的捐贈信息管理平臺。此時,預計的公布時間還是“下半年”。
  
  但三個月后,一場始料未及的信任危機使中國紅十字會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隨即,這項重要工作也被上緊了發條,被業內人士視為“重塑形象”的關鍵一搏。
  
  “我們應該認可紅十字會的進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所長王名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公開的過程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紅十字會在探索,公眾也在適應,這其中不僅是態度的問題,也有技術的問題,我們要給予時間和耐心。”
  
  據劉姝威介紹,作為“中國特色”的中國紅十字會,其財務審計制度并沒有采用全球使用較多的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而是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依照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對其進行審計的。
  
  “世界紅十字會的負責人也曾表態,紅十字會并不是NGO。”王名認為,紅十字會在全球都有著濃重的政府背景,而不僅僅是在中國,“在日本采取的是特殊法人制度,在德國采取的是公法人制度,其實都與中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制度相近。”
  
  在王名看來,中國紅十字會的“官方”背景決定了它的財務審計方式。“它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大塊:國家撥款和民間捐助。2008年汶川地震前,國家撥款占到90%,剩下才是少量的民間捐款。”因此,中國紅十字會也就按照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對其進行審計,主要目的是滿足國家宏觀財政預算管理的需要。
  
  “所以其財務審計方式是比較粗略的,只按照收支兩條線做審計,主要為了方便國家審計局對財政撥款的核算。”汶川地震后,民間捐款首次井噴,一躍成為超過國家財政撥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體現出了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重要性,要對繁瑣、細小的捐款數目進行分類和核算,滿足公開、透明的需要。”劉姝威說。
  
  而這項改革無疑是“大刀闊斧和改變常規的”,程剛認為,這不僅是技術問題,還將打破原有的制度和體系,與財政、審計等部門都息息相關,需要全盤配合。“這將是一項史無前例的重大改革。”在目前中國紅十字會系統“一榮不能俱榮,一損絕對俱損”的情況下,應及早把全國性的信息披露平臺提上日程。“公開賬本的不應是紅總會,而應該是全國的紅十字會系統,地方紅會何時才能納入其中呢?”
  
  紅總會回應說:“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發布平臺的建立,為全國紅十字會系統提供示范,推動公開透明工作的信息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總會已向全國紅會系統提出‘兩公開兩透明’的工作要求,要求各地參照總會做法,逐步建立依托于互聯網的信息發布平臺,實現財務收支和捐贈使用信息的公開透明。”
  
  但已經有地方紅十字會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建立全國紅十字會系統的查詢系統并非易事。“紅總會與地方分會之間并非隸屬關系,紅總會的號召并無實際約束力,只能說是一個提倡作用。”
  
  對此,王汝鵬也坦承:“因為中國紅十字會的管理體制有它的特殊性,我們管不了各級紅十字會的人、財、物,但是我們對它進行業務指導,我們要求他們要參照紅總會的做法。”
  
  “透明”慈善——還要等多久?
  
  “透明”慈善絕非新話題。2006年,民政部就頒布了《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明確規定,“公募基金會組織募捐活動的信息”等應該公開。
  
  今年7月,籌備已久的《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出臺,再次明確,“將在慈善全行業推行慈善信息公開透明制度,完善捐贈款物使用的追蹤、反饋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慈善行業信息統計制度,完善慈善公益信息統計平臺,及時發布慈善數據,定期發布慈善事業報告。”
  
  但實際情況卻是,據民政部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中國社會捐贈總額高達700余億元。截至2010年底,登記注冊的各類社會組織已有44萬個,其中,基金會2168個。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基金會有官網、不到五分之一的基金會發布官網年報。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慈善組織信息披露面臨著缺乏人力物力投入等諸多困境。”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佑平表示,這需要慈善組織自身有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如:編寫財務報告、聘請外部審計機構等。另一方面,無論是建立官方網站還是自建傳播渠道,都需要成本投入。
  
  無疑,中國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加速了公開的進程。更重要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慈善市場也從“壟斷”走向了“競爭”,透明度將直接影響公眾、企業家乃至政府的態度,也將直接決定善款涌入的數量。
  
  以兩億善款轟動全國的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就曾明確表態——把透明度、執行力作為選擇慈善機構的首要標準。之后,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愛心包裹”項目就憑借捐款發票與受助人反饋的模式成功吸引了曹德旺逾1.8億元的善款。
  
  “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官網上可以清晰看到‘愛心包裹’的分類,連書包的顏色都有明確標注,到郵局辦理的現場就可以提供《‘愛心包裹’捐贈憑據》,含‘一對一’捐助學生姓名、性別、年級和通訊地址等信息,網上捐贈人可以直接在網上獲得相應信息。”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心包裹’項目的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國英也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婦女發展基金會在全國2000多家基金會中在公開度方面排名第三,然而,在與捐贈者面對面的回饋方面還需要加強,還有差距。”她以“母親水窖”項目為例,“我們承諾每捐一口水窖會寫上捐贈者的名字,并拍攝照片作為反饋,不過,目前這一點暫時沒有完全做到。”
  
  “中國紅十字會與社會大眾之間的互動已經拉開了一個大的序幕。”王名認為,“紅總會的信息公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互動模型,中國慈善界可能由此啟動一個良性改革。”
  
  中國慈善的透明度
  
  25% 全國僅有25%的慈善組織信息透明度較高,其中組織基本信息公開透明度最高,財務信息透明度則最低。
  
  96% 54% 全民慈善透明意識明顯上升,96%的受調查組織認為信息披露很重要,54%的受調查公眾表示很關注慈善信息披露。
  
  70% 分別有70%以上的公眾希望了解慈善組織的業務活動信息和財務信息,而慈善組織信息披露實際情況與公眾的期望不符(滿分5分制):財務信息透明指數最低,為1.52,業務活動信息透明指數為2.43。
  
  23% 23%的組織沒有在慈善信息發布時提前征求捐贈人和受益人的意見,接受調查的近九成公眾表示對慈善信息公開不滿意。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