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強化扶貧資金監管
2011年12月06日
“修建豪華辦公樓”、“領導購買高價表”……近期,多起貧困縣奢華事件被曝光,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6日表示,將強化扶貧資金監管機制,加大懲罰力度,對發現的問題依法依紀嚴肅處理,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國務院新聞辦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介紹《綱要》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胡靜林指出,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財政實力的日益增強,中央財政向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轉移支付不斷加大,財政實力增強越來越成為促進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加快發展最主要的物質保障。
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成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審計署、國務院糾風辦、財政部等部門,就扶貧資金使用管理進行了多次重點檢查、抽查。胡靜林表示,財政部歷來高度重視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資金監管。
對此,胡靜林指出,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的措施可以概括為:樹立一個理念,加強三項舉措。其中“樹立一個理念”,就是牢固樹立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此外,在這個理念下,加強以下三項舉措:
——完善扶貧資金分配機制。其基本原則是公正、公開、公平,核心是采用因素法等科學方法分配財政資金。
——強化扶貧資金監管機制。一是實行陽光操作,全面推行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引導廣大群眾參與扶貧項目的監管;二是進一步發揮基層財政,特別是鄉鎮財政所,就地、就近實施監管的作用,建立健全對扶貧項目的巡查機制;三是積極與紀檢監察、審計部門配合,開展重點監督檢查,強化日常的督查;四是加大懲罰力度,對發現的問題依法依紀嚴肅處理,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健全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機制。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過程及其效果進行綜合考評,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的重要參考依據。今后,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績效評價力度,強化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的績效理念,努力確保每一分扶貧投入都用到貧困群眾身上,每一分扶貧資金都能產生應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