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大病致貧可領醫療救助金
2011年12月21日
北京市慈善醫療救助基金明年3、4月間有望正式啟動,將成為北京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的補充。昨天,具體負責運作該公益項目的北京市慈善協會介紹,與政府救助不同,慈善醫療救助基金將首次針對非京籍,但在北京有穩定工作、生活的新市民開放申請。
救助范圍
惠及納稅5年以上外地人
市慈善協會秘書長唐崟介紹,目前,市政府批復的北京市慈善醫療救助基金的救助對象包括:因患重大疾病須門診、住院治療或因患特殊病種需長期服藥治療,經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商業保險等保險報銷,以及政府(民政部門)醫療救助后,個人負擔部分仍較重,嚴重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北京市城鄉低收入人員、其他城鄉困難人員,及在北京工作、生活5年以上,且具有良好納稅記錄和參保記錄的外省特困人員。
救助病種
與民政衛生等部門商議中
慈善醫療救助基金,對罹患哪些疾病的患者開展救助?唐崟表示,由于疾病的治療和費用涉及多方面因素,非常復雜,市慈善協會正在積極與市財政、民政、衛生等部門商議,爭取盡快制定出具體的病種救助標準,以及基金申請、發放和使用的管理細則。
不過,市慈善協會在2009年啟動的主要針對大病少年兒童的“春雨”應急救助專項基金,三年來已為不少白血病、尿毒癥等危急重癥的京籍患者,發放緊急救助金。
救助額度
一次性救助可能不超5萬
關于慈善醫療救助基金的救助額度,唐崟說,也將參照“春雨”行動的經驗,旨在應急救急,對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一次性發放醫療救助款。
春雨行動的一次性救助標準是,每位救助對象不超過5萬元。不過,唐崟介紹,“春雨”行動遇到特別危重的個案,經研究,會適當提高救助標準。
基金運作
財政投入 社會募款
北京市慈善醫療救助基金的運作,將依靠財政支持和社會善款募集。唐崟介紹,目前能確定的,是基金運作前三年,市財政將投入3000萬元,分三年撥付,作為引導資金,確保基金的穩定運行;同時,市慈善協會計劃每年配套募集社會善款2000萬元,三年總共6000萬元,以盡量擴大救助范圍。
作為公募基金,北京市慈善醫療救助基金將每年使用善款的70%用于當年救助,30%用于積累。也就是說,基金每年將至少“壯大”700萬元。
此外,唐崟介紹,慈善醫療救助基金和市慈善協會運作兩年多的“春雨”應急救助專項基金有望合并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