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下月起市級公費醫療者進醫保
2011-12-23
下月起市級公費醫療者進醫保
涉及22萬人包括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
明年元旦開始,本市22萬市級公費醫療人員被正式納入醫保,將可持社??ň歪t。昨天,市人社局發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規劃》,根據這一規劃,5年內,城鎮居民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將達到70%。
規劃提出,本市將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費;逐步提高參保人員醫療保險待遇水平。據人社部門介紹,本市計劃逐步縮小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醫保制度報銷比例差距,其中城鎮居民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將達到70%。據悉,目前城鎮居民中,老年人和無業居民住院起付線1300元,超出部分報銷60%,最高15萬元封頂;學生兒童起付線是650元,超過部分報銷70%,最高17萬元封頂。
規劃還提出,穩步提高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待遇、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福利養老金、優撫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設、收購各類政策性住房100萬套,發放租金補貼10萬戶。
解讀
公費醫療22萬人下月起進醫保
【規劃】
全面推進一體化的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公費醫療制度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軌,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解讀】市人社局醫療保險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明年1月1日起,本市會實施市級公費醫療改革,約22萬市屬公費醫療人員將正式被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其中包括教師、醫生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公務員等,今后可持社??ň歪t。目前,本市正在陸續下發相關人員的社???。
此前公費醫療人員就診時,需持公費醫療證和醫院就診卡看病,報銷時將單據交給單位,再集中報銷。而社保卡則實現了即時報銷,無需參保者墊付藥費。
此外,過去市級在職公費醫療人員只能選一家醫院看病,退休者也只能選兩家。參加醫保后,他們可和其他參保者一樣,直接到所有的醫保A類醫院、中醫院和專科醫院(共200多家)直接看病并按比例報銷,就醫選擇更多,也能更好地就近醫療。
目前,本市區縣屬45萬享受公費醫療的人員已納入基本醫療保險。
公費醫療制度向職工醫保并軌的同時,“新農合”也將由目前的各區縣統籌上升為市級統籌,最終“城鎮居民醫保”將與“新農合”合二為一,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政策】
按人頭付費優先納入慢性病患者
積極推進按病種分組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多種基本醫療保險付費方式,啟動按病種分組付費制度改革。
【解讀】
針對“看病貴”,本市將推進“按病種分組付費”、“總額預付”等多種醫保付費方式,以抑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
本市人社部門介紹,今后本市要推行“按人頭付費”,基于患者先在社區衛生部門就診,再轉診去大醫院看病較為固定的模式,同時針對一個相對固定的人群。也就是說,本市將考慮先在基層社區衛生部門推行“按人頭付費”,并優先將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納入。
今年8月,本市已經在人民醫院等6家醫保定點醫院推出了按病種分組付費試點。今后,本市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按人頭付費”是指醫保機構按照醫療機構服務的參保者數量,依照事先確定的人頭定額支付標準,定期預付。這種付費方式的最大好處就是能促進醫療機構開展預防保健工作,在控制醫藥費用上也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按病種付費是一種打包付費制度,是國際上公認的控制醫療費用的方式之一。它將臨床處置類似且資源耗用相近之病例歸類,醫保部門設定疾病類別的付費標準,一旦診療費用超過了醫保部門設定的標準,醫院自身將承擔額外的費用。歐美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杜絕不必要的檢查、降低平均住院天數等目的。
新聞背景
公費醫療者入醫保進程
2009年我國出臺的新醫改方案曾明確提出,將在3年內基本實現醫保全覆蓋,這意味著所有現存的公費醫療制度最終將全部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并軌。
海淀、西城、平谷推出了將區縣公費醫療涉及者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
2010年本市將所有區縣享受公費醫療的人員全部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成了區縣公費醫療制度改革,所有區縣被納入醫保制度的公費醫療者達45萬。
2011年北京市提出,要加快實現公費醫療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軌。在完成區縣公費醫療改革的基礎上,啟動市級改革,將本市市級公費醫療人員全部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2012年元旦開始,本市22萬市級公費醫療人員將被正式納入醫保,并將可持社??ň歪t。
其他規劃
中小企業合作建企業年金
【政策】穩妥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解決進城務工的農村居民、城市化進程中的農轉居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問題。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研究建立機關和事業單位職業年金,鼓勵參加儲蓄性養老保險。
【解讀】據介紹,為了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根據中小企業自身規模等方面的因素,將考慮進一步完善政策,推動中小企業聯合起來,以集約方式建立年金制度,擴大基金的規模效應。
慈善組織以量化指標規范
【政策】大力發展慈善捐贈事業。規范捐贈收入和物品的管理,提高慈善捐贈事業公信力。創新募捐方式,規范突發性災害的社會捐贈工作。
【解讀】針對國內慈善捐贈組織陸續爆發的一些不規范問題,本市打算盡早出臺關于慈善捐贈事業的地方性法規,以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來規范慈善捐贈事業。本市還要打造慈善捐贈事業的陽光工程,通過對慈善組織以量化指標來規范的方式,進而達到對慈善捐贈組織的整體性規范。
政府將買單鼓勵骨灰海撒
【政策】本市將推出“零百千萬”殯儀服務工程。規劃顯示,這是指“零消費骨灰海撒、百元骨灰盒、千元殯儀服務和萬元骨灰安置”。
【解讀】零消費骨灰海撒是指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骨灰海撒,每份骨灰免費隨行兩名家屬,零消費完成骨灰海撒過程。
百元骨灰盒是指殯儀館為市民提供多樣式、多材質、環保型、低成本的百元骨灰盒。
千元殯儀服務是殯儀館為市民提供至少一套1000元以內的殯葬服務,其中包括60公里以內的遺體接運、三天以內的存放和整容、一般告別室的告別儀式、普通爐火化、一年期骨灰寄存等。(記者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