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京公務員明年需繳納醫保費
2011-12-23

  北京公務員明年需繳納醫保費

  2011年12月23日         來源:新華網

  市級公費醫療下月并入醫保
  
  北京市屬公務員、事業單位等22萬人明年起將繳納醫保費,持社保卡就醫
  
  本報訊 (記者韓宇明)北京市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昨日發布。2012年1月1日起,北京市級公費醫療人員全部并入職工醫保。 這一政策涉及市屬公務員、事業單位、公立醫院、高校教職工22萬人。并入醫保后,他們將和職工一樣,繳納醫保費,持社保卡就醫。
  
  暫未涉及市屬高校學生
  
  在22日上午召開的北京市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醫保處處長蔣繼元介紹,北京市公費醫療改革即將邁出重要一步。元旦起,北京市級公費醫療人員將全部正式并入職工醫療保險。
  
  目前,享受北京市級公費醫療的人群包括市級公務員、事業單位、公立醫院以及高校人員(教職工和學生)。元旦起并軌后,除北京市屬高校學生外,其他人員將全部納入職工醫療保險,此前的公費醫療待遇也相應取消。此項改革將涉及到22萬市級享受公費醫療人員。
  
  繳費待遇和醫保相同
  
  公費醫療是一種免費的醫療保障項目,并不需要繳納參保費就可享受醫保報銷。其并入職工醫保后,則將按照職工醫保,繳納參保費,才能享受醫療保險。
  
  蔣繼元介紹,并軌后,繳費比例將和目前的職工醫保保持一致。同時,也將持社保卡就醫,并按照職工醫保待遇進行相關報銷。不同的是,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公費醫療人員并入職工醫保后,還可享受補充醫療保險。
  
  目前,市級公費醫療人員已經開始發放社保卡。從明年元旦起,去醫院就醫就需要持卡結算。“這也標志著公費醫療正式并入職工醫保。”蔣繼元介紹。
  
  據介紹,公費醫療并入職工醫保后,參保人員就可選擇多家醫院就醫,而持卡結算無需墊付醫療費,也就不存在報銷問題。最重要的是,并軌有望大幅改善此前公費醫療存在的過度醫療和過度報銷問題。
  
  ■ 進展
  
  區縣公費醫療已經納入醫保
  
  33萬中央級公費醫療人員下一步改革
  
  自平谷區2009年先期試點后,2010年北京市全面啟動公費醫療改革。全市16個區縣率先進行了區縣級公費醫療的并軌。到2010年底,區縣級約45萬公費醫療人員并入職工醫療保險。
  
  目前,北京市公費醫療人員約有100萬人。區縣和市級累計起來,涉及67萬人員。明年元旦起,市級公費醫療并入職工醫保后,也意味著,北京市級及以下公費醫療改革基本完成。據了解,目前還有中央級的約33萬公費醫療人員尚未正式改革,這也是北京市公費醫療下一步的改革目標。
  
  ■ 聲音
  
  “參保后可選更多醫院”
  
  公費醫療不用繳納保費,而醫保則需要單位和個人負擔社保費,這一點在北京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志剛多少有些失望。“誰都希望吃免費的午餐嘛。”他坦言,最擔心的還是并軌后待遇會不會降低。畢竟醫保是有起付線的,而且有一定的報銷比例。“不過,聽說還會有補充醫療保險,不知道具體待遇會怎么樣。”
  
  但是他也認為,醫保會比公費醫療方便些。以前公費醫療只能選定一兩家醫院,而且報銷程序很麻煩,需要自己先墊付費用,再拿著就診的相關單據去報銷,等上個把月,甚至半年才能拿到報銷費用。而參加醫保后,看病醫院可以選擇多家,而且持卡就醫也比較方便。
  
  ■ 關鍵詞
  
  【城鎮居民醫保】
  
  醫保住院報銷比提至70%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孫彥介紹,北京市將提高醫保待遇水平,其中城鎮居民醫保住院報銷費用將有較大提高,計劃統一提高到70%。而報銷封頂線也有望統一提高到17萬元。
  
  目前城鎮居民中,老年人和無業居民住院起付線1300元,超出部分報銷60%,最高15萬元封頂;學生兒童起付線是650元,超過部分報銷70%,最高17萬元封頂。
  
  北京市還計劃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并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建立機關和事業單位職業年金,鼓勵儲蓄型養老保險。
  
  此外,按照社保法的要求,北京市將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管理層次。計劃由原來的區縣級統籌提升到市級統籌。
  
  【工傷】
  
  工傷保險覆蓋機關事業單位
  
  北京市工傷保險也將實現全覆蓋,將機關、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人員全部納入工傷保險。
  
  《北京市國家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參加工傷保險辦法(送審稿)》,已于12月初由北京市政府專題會議通過,該辦法明確提出,將機關、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人員全部納入工傷保險。
  
  《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規定》也即將正式發布,其中明確,工傷認定申請因管轄異議導致無人受理時,將由市社保部門指定管轄,且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不占用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如單位否認工傷又不舉證,社保部門可采納職工證據,或自行調查后做出決定。
  
  【殯葬】
  
  殯儀館需提供百元骨灰盒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還將構建殯葬惠民政策體系。計劃建設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150個農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同時開展“零百千萬”殯儀服務工程。即“零消費骨灰海撒、百元骨灰盒、千元殯儀服務和萬元骨灰安置”。
  
  政府將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骨灰海撒,每份骨灰免費隨行2名家屬,零消費完成骨灰海撒過程。
  
  殯儀館將為市民提供多樣式、多材質、環保型、低成本的100元的骨灰盒。至少一套一千元以內的殯葬服務,其中包括60公里以內的遺體接運、三天以內的存放、整容、一般告別室的告別儀式、普通爐火化、一年期骨灰寄存等。全市各經營性公墓均將提供萬元以下雙穴或雙格位的骨灰安置設施。
  
  【住房】
  
  提供百萬套政策性住房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規劃還提出,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完善政策性住房體系,增加土地供給,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申請家庭做到應保盡保。建設、收購各類政策性住房100萬套,發放租金補貼10萬戶。
  
  合理引導住房消費,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建設多元化的住房租賃體系,積極鼓勵住房租賃消費,引導群眾通過租賃形式解決住房問題。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管理體制和長效機制,全面實施保障性住房陽光工程,建立健全符合首都實際、可持續的住房保障體系。
  
  ■ 新聞鏈接
  
  外國人本月須辦妥參保手續
  
  為使在京就業外國人應保盡保,北京市人力社保局22日發布通知,12月所有涉及外國人參保的業務,辦理期限將由25日延長至31日,逾期辦理將收繳滯納金。
  
  今年10月31日之前已在京就業,且符合參保條件的外國人,應補繳今年10-12月的社會保險費;今年11月1日之后在京就業,且符合參保條件的外國人,應補繳自就業開始之月至參保登記上月的社保費。
  
  目前北京市就業外國人約3萬人,目前已有2000多名外國人辦理了社保登記。(本報記者 韓宇明)

  ■ 社論
  
  結束公費醫療,推進公共福利均等化
  
  22萬左右市屬公費醫療人員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是破除機關、事業單位福利特權的重要一步。實現所有民眾公平享受發展成果,需要基本公共服務和福利均等化。
  
  據報道,市人社局、發改委、民政局等昨日聯合發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市人社局醫療保險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明年1月1日起,本市正式全面啟動市級公費醫療改革,市屬公費醫療人員將納入基本醫療保險。
  
  這意味著,本市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教師、醫生等在內的22萬左右公費醫療人員,今后也將和廣大企業員工一道,持社保卡就醫。這無疑是破除社會保障“雙軌”制、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均等化,讓所有民眾公平地享受發展成果,應是未來的改革方向。
  
  其實,早在2009年5月,平谷區就率先試行公費醫療并入基本醫療保險改革,全區2萬多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不再享受公費醫療。
  
  平谷的做法是,通過個人賬戶支付參保人員門急診費用,超過起付線部分按50%-80%比例報銷,年限額2萬元,退休人員個人負擔部分再通過補充保險報銷50%。住院費用根據醫院等級按85%-99.1%比例報銷,年限額7萬元;7萬元以上部分由大額互助金支付70%,年限額10萬元。長期居外的公費醫療人員可異地就醫,同樣享受公費醫療并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
  
  由此可以看到,公務員即便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可是,在報銷額度等方面,仍然和普通市民有一定差距。所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要走出以往總是過分突出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差異的慣性,實際上,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基于身份的差異而獲得的公共服務的差異,更需要改革。
  
  從整個國家來看,“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已經寫入中央文件,成為下一步社會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實現社會公平必然要趟過的“深水區”。而公共服務的公平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是公權力機構有沒有向自己開刀的決心和勇氣。當下,公務員養老改革尚未提上議事日程,事業單位養老金試點改革尚無下文;在一些地方,甚至改革在實踐中被變形,比如某些地方的公車改革演化為變相謀取福利。這次北京公費醫療改革,從基本方向上展示出了躬身垂范的姿態,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值得肯定。
  
  當然,實現機關、事業單位醫療保險并軌,目前還只是一個“試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需要總體性的設計和推進,破除體制性根源,在財政體制、監管體制等方面落實相應的配套改革,尤其是,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提升企業、農村人員的福利保障水平。
  
  鑒于以往相關方面改革的經驗教訓,為避免改革在實際中被變通和扭曲,還應強調“透明公開”原則,堅持公眾參與,賦予公民在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方面的法定權利。只有這樣,才能更徹底清理各類福利特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在各社會群體之間的均等化。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