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京上半年將建低保核對中心
2012-02-20

  北京上半年將建低保核對中心

  2012年02月20日       來源:新京報

  近日,北京市低保審核規則做出重大調整,突破多年來僅以家庭收入申報認定低保資格的“門檻兒”,將房產、汽車、股票、保險等家庭財產狀況全部納入多部門聯動動態核查范圍。
  
  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呂海燕表示,市民政局正在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爭取在上半年內建立(市級)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落實即將正式頒布實施的《北京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以及6月1日起實施的《關于北京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認定的指導意見(試行)》。
  
  此后,核對中心可通過調取政府相關部門信息及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渠道,核對申請或現享低保家庭的真實財產狀況。不工作,卻擁有多套住房,開車買股票仍照領低保金的不合理現象,將成為歷史。
  
  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城市低保救助對象約6.4萬戶,11.8萬人。1月至9月政府累計發放低保資金超過5億元,月人均補助水平達到439元,是同期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水平最高的。
  
  1996年,北京率先在城市實施低保救助制度,2002年覆蓋城鄉,至今已有16年。16年來,低保制度作為政府確保公民基本生存的“最后一道安全網”,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又遭遇哪些困境?本報記者近日深入街道、社區采訪,追溯低保16年變遷歷程。
  
  低保困局
  
  出入開奔馳,還在申請低保
  
  自打郭麗開始干低保審核,近10年來,幾乎都是在壓力和罵聲中度過的。
  
  她是東城區崇外街道社保所低保專職人員,全轄區低保戶的情況她心里都有數。1996年,北京實施城市低保制度,最初全街道只有幾個低保戶。郭麗回憶,2000年前后,全國企業改制,大批職工下崗,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家庭納入救助范圍。全國低保戶迅速擴容,從2000年的403萬戶快速大幅攀升,至2002年已漲至2065萬戶。
  
  2003年,郭麗接手低保工作時,僅有1萬戶居民的崇外街道,吃低保的有400多戶。那一年,北京的低保金發放標準每人每月不到200元。然而,在那個年代,每個月將近200元的救助金讓救助變成了不少家庭想要的“福利”。
  
  每個月都有無數的證明涌到郭麗這樣的基層街道低保審核員面前,“郭麗們”無力鑒別真偽。每次發放低保都要在街坊鄰里間引發不小的爭議,“我家比他家還困難,憑什么低保就給了他家?”……為解決重重矛盾和困境,2002年,郭麗所在的原崇文區率先在全市推出低保公示制度,很快,這種制度全市推廣,延續至今。
  
  “閆樹慶,家住某某胡同10號,本人是肢殘,沒有工作。愛人是外地人。做點小買賣。有一個女孩,今年9歲。現在愛人的小買賣也不好做,家庭陷入困境,現提出低保。居民同志如有異議,請于7日內到居委會反映。”這是當年北京一條胡同里貼出的低保公示。
  
  然而,公示終究是一種輔助手段。有一年,很多居民找到郭麗,反映鄰居一家人,出入開奔馳,卻在申請低保。郭麗前往調查,對方一口咬定車是暫時幫朋友開的。郭麗帶著居委會主任找到車管所,希望調查車主,卻屢遭不解的冷眼和拒絕。最終,憑著“硬氣的”各種證明,這家人還是吃上了低保。
  
  低保減負
  
  “掀被窩”式勸低保戶找工作
  
  2004年至2005年,“騙保”現象嚴重,低保金總量對財政的壓力凸顯。
  
  2005年,為便于低保資金良性循環,原崇文區開展了一場“創業奔小康”行動,覆及全區低保家庭。“只要在就業年齡段的低保戶,必須去找工作”,郭麗回憶,當年各部門出優惠政策、街道幫著推薦工作,就是為了幫那些年輕的低保對象“自食其力”,給低保“減負”。
  
  至今逢年過節都來街道辦看望郭麗的兩個“海歸”,多年前,就是崇外街道的低保戶。經過郭麗多次上門“掀被窩”式的勸導,兩個人先后邁出家門找到工作,后來又出國闖蕩。現在,“拿他們自己的話說,老婆孩子都跟自己過上了幸福生活”。郭麗說,經過“創業奔小康”行動,崇外街道的低保戶至少減少了1/3,大部分是因為低保戶家里的年輕人找到了工作。
  
  退保難題
  
  男子撕退保協議,痛打老婆
  
  但仍有很多人,即便生活條件改善,也不愿退保。
  
  2008年后,當年不少因下崗分流吃低保的40、50人員都到了退休年齡,可按月領取1000多元的退休金。干低保工作,郭麗在社區里走家串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低保是救濟,不是福利”。
  
  有一戶長期低保對象,一家三口,男主人已經領了兩三年退休金,女兒也早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可每次一提退保,他就要四處打鬧”。郭麗記得,去年,她終于說服了這家的妻子,不想剛一進門,“男的不僅撕毀退保協議,還痛打自己的老婆”。
  
  為確保救助資金始終分發給最困難的人,低保制度實行“有出有進”動態審查管理。每半年,低保救助對象須重新提交當時的收入證明,接受街道低保所的資格審核,收入超標者應退出低保。為避免糾紛,部分基層民政部門規定,終止低保時救助對象要簽署一份“自愿終止低保救助”的協議。然而對于郭麗來說,為了這一紙協議,常常得“跑斷腿”、“掏心窩子”、“說破嘴皮子”。
  
  解困突襲
  
  拉冰箱門翻出申請人大閘蟹
  
  2009年,郭麗審核一個藥店職工提出的低保申請。他從單位開出的收入證明,每個月僅有100多元。郭麗找到這家藥店,詢問其為何職工收入遠低于北京市的最低工資標準,卻幾次被以“負責人不在”為由推出門外。萬般無奈,郭麗提出要去告藥店違反勞動法,才“逼”出藥店經理,收回這份明顯造假的收入證明。
  
  為遏制“騙保”,各區縣相繼建立低保審核“入戶訪”、“鄰里問”制度。從那年開始,郭麗要求自己,每接收一宗低保申請必須入戶調查。
  
  郭麗的“家訪”都是搞突查,“到社區叫上居委會人員,直接到申請人家樓下,電話打通就上去敲門”,郭麗說,入戶檢查的手段主要是今天常常被傳為“笑談”的“拉冰箱門兒”,“可就在一些申請人家的冰箱里,我真的看到過整盤的大閘蟹、大龍蝦。不少申請人就是在這種尷尬中,低頭同意撤銷低保申請的”。
  
  但郭麗不得不承認,這種突擊入戶檢查在低保審核的“關卡”中“最不硬氣”。“有人硬說大閘蟹是親戚送的,家具是朋友暫存的,他拿出的無業證明、收入證明樣樣是真,憑什么不給人家辦低保?”
  
  制度變革
  
  房產汽車等資產成核查對象
  
  早在2009年,我國低保制度的設計者之一,南開大學關信平教授,就提出低保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受益者的界定面臨兩難選擇,過于嚴厲的控制將導致“貧困烙印”問題,并使一些確實困難的家庭被排除在外,而放寬又可能使一些并不十分困難的人不當受益。
  
  2010年8月,民政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低保對象認定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各地應將家庭財產作為認定城市低保對象的重要依據”;而家庭財產的概念,“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有價證券、存款、房產、車輛等資產”。同年,北京市民政局制定了家庭財產核對框架,并相繼召開十余次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就低保家庭經濟信息的核對辦法,多次征求相關數十部門的意見,最終達成一致。
  
  對于即將實施的低保審核新政,郭麗充滿期待,“起碼騙保者會明顯減少”。另外,“我們退回一些超標家庭的申請也有理有據了”。
  
  北京低保制度16年變遷史
  
  1996年
  
  北京實施低保制度。最初只針對孤老、城市三無人員,半年后擴展到殘疾人。
  
  2000年
  
  國企改革,大批職工下崗。北京市出臺政策,規定職工下崗一年內可享低保救助。
  
  2001年起
  
  國家財政、地方財政共同負擔低保資金,救助對象大幅上升。同時,由于低保審核條件簡單,開始出現“騙保”。
  
  2002年
  
  各區縣相繼實施低保“張榜公示”制度,接受群眾評議和投訴。
  
  2004年至2005年
  
  北京在全國率先建立城鄉低保標準逐步上調機制。
  
  2005年至2006年
  
  全市建立低保救助對象就業援助機制,幫扶勞動年齡段低保對象找工作,收入穩定后“自愿退保”,低保戶數量明顯下降。
  
  2008年至2009年
  
  為遏制“騙保”,各區縣相繼建立低保審核“入戶訪”、“鄰里問”制度。
  
  2011年
  
  市民政局與市住房、人保等部門合作,對現有低保家庭經濟狀況首次核比,并找出財產狀況超出低保標準的家庭,進行預警再審核,初步建立多部門聯動核對機制。
  
  (本文涉及的部分低保對象和基層低保工作者均為化名)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