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新標準會成為“紙上談兵”?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今年7月1日起,中國將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新標準與國際接軌,指標達到106項,與世界上最嚴的水質標準——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
然而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根據2009年的住建部水質中心的普查,在全國4000余家自來水廠中有1000家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出廠的水水質不合格。有專家估計,實際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更加令人不解的是,住建部2009年進行的這項水質普查至今未公布數據結果。
雖然50%的合格率只是專家估計,但實際情況還可能更糟糕。因為這說的是出廠水水質,而入戶自來水還可能因管網銹蝕、二次供水等問題受到二次污染,另外,這統計的只是城市自來水廠的水質,大量農村居民的飲用水甚至都沒經過最基本的處理。
那么,自來水合格率到底是多少,1000家“以上”上到哪里?至今,住建部并未公布,也不肯向記者透露。興師動眾、耗資巨大的調查,為何連結果都不予公布?難道這也算“國家機密”?如此又怎能引發公眾重視并迫使政府投資改善水質?
水質不達標一是因為水源受到污染,廠里產什么,水里就有什么,以至于河流成為“超級化工廠”,二是因為處理工藝不達標,絕大多數水廠使用的依然是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的傳統處理工藝,對“魔高一丈”的污染現實無能為力。
根治自來水之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凈化水源地。根治水源水質,需要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與江河湖海的水環境治理規劃對接。而當務之急和務實之選,是自來水廠的工藝升級。此外,自來水輸水管道需要立即投資。
中國將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則有必要建立獨立于地方水廠的專業水質監測機構,變水廠自檢自測為第三方檢測。水質檢測數據要及時向全社會公開。
職能部門高度重視,加強對自來水公司的監管,加大源頭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新標準與國際接軌。但如果只有標準,沒有實質性懲罰措施,這個強制標準只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