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香港沒有“醫鬧”,值得內地借鑒
2012-05-15

香港沒有“醫鬧”,值得內地借鑒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嚴循東

2012515

近來,有關醫患關系極端對立的新聞集中呈現。據衛生部統計,2010年全國醫鬧事件共發生17243起,比五年前多了近7000起。“醫鬧”確已成為醫院正常秩序保障的老大難。

內地針對醫生的暴力事件頻發,“醫鬧”成為被“私了”寵壞了的孩子。而在香港卻極少聽說過有“醫鬧”的出現,民調顯示,香港市民對香港的醫療制度最有信心,信心指數高達72%。香港醫生為什么能夠排在最受尊重職業的首位?而“醫鬧”又為何在這里找不到市場呢?香港這只麻雀值得中國內地解剖。

一、看病不難:醫療服務質優價廉

1、政府主導公共醫療

香港政府確立了“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的公共醫療理念。政府在醫療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由05-06年度的約276億元,持續增加至09-10年度的330億元,平均每年遞增4.9%09-10年度的醫療預算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14.8%,支出比例僅次于教育和社會福利,從而保證了公立醫療機構的正常運營和適度發展。

內地對醫療衛生事業財政投入不足依然存在。我國2009年衛生事業總開支約1.3萬億,僅占GDP2.3%,低于聯合國對發展中國家要求的3%。在2011年,全國醫療衛生支出6367億元,卻僅占47.16萬億GDP總額的1.35%,低于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

2、推出全民醫保 個人自負最低可達3%

政府提供給全體居民的醫療保障是通過公立醫療機構對就診市民實行高福利、低收費去實現的。公立醫療機構92%以上的經費由政府以財政預算撥款方式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以公立為主導、私立為補充。

港民享受同一標準的公立醫療服務,就診市民個人自負比例很低,醫療服務項目中個人自負比例最高的僅為成本的19%,最低的為3%。經濟困難的市民還可以申請減收或豁免個人支付的費用,費用由香港政府為此“埋單”。

3、控藥價格效果明顯 廉署監控無人敢收回扣

香港政府衛生署屬下診所使用的藥物及耗材價格,是由政府物流服務署及衛生署,通過投標采購的機制對供貨商、價格、藥物及耗材進行評估及甄選。

有曾經在香港做過醫藥代表的業內人士介紹,香港政府藥品的集中采購是真正的公開、透明、高效,相關人員專業素質也很高,某種進口藥的報價若明顯超過生產地的銷售價格,立即會遭質疑,甚至淘汰。他說在香港做醫藥代表很“簡單”,只要讓醫生接受產品的治療理念,他就愿意用你的藥,在各個環節都不需“公關”,也不會有“中間費用”的可能,在廉政公署的嚴密監控下,沒有人敢收取回扣。

二、醫德高尚:行業操守極其嚴格

1、醫務人員高薪制

公立醫院醫生屬于公務員編制,有可預期的豐厚退休金,受到廉政機構的監控,違者將受到停牌、取消退休金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的處罰。在ICAC(廉政公署)網站上,可以找到最近幾年受到調查的公立醫院職員——一名醫生因幫助病人在排號時插隊而獲罪;而另外兩位醫院太平間工作人員則因接受殯儀服務提供者約50多萬港幣的賄賂分別被判入獄1815個月。

在香港,沒有紅包,也沒有藥品回扣,香港醫生的收入是固定年薪——為了評估醫生的薪酬級別,香港政府還專門建立了一個醫療信息系統,醫療管理層可以通過這個系統看到任何一個醫生的診療行為,并據此對醫生的級別進行評價,之后,由政府全額支付工資。

2、良好職業操守:不許醫生手指患者

香港的醫療機構在市民心目中有很高的信譽,在那里也從未聽說過有“醫鬧”的出現,更不要說出現患者殘殺醫生泄憤的事件。一項由國際著名調查機構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的公營機構和政府部門當中,香港市民對香港的醫療制度最有信心,信心指數高達72%

醫生的良好職業操守贏得了患者的信賴。在香港,所有醫生和病人交談時都是輕聲細語,十分耐心,也不存在醫生開大處方的現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香港醫療界的行業操守非常嚴格,如果出現違規情況,醫生就有可能被拒之于行業門外。在市民參與的診療過程中,從未感覺出醫生對患者采用命令或訓導的語氣。醫院甚至也有要求“不能用手指任何一位病人,因為那是不禮貌的”。

3、杜絕“以藥養醫” 切斷利益鏈

杜絕和斬斷了醫院、醫生利用醫療服務的專業性謀取非正當經濟利益的動機和途徑。政府的撥款和醫管局的統一財務管理等制度使醫院沒有謀利的壓力和動機;固定薪酬制下醫生沒有開大處方、大驗單的必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的藥物由醫管局中央統籌管理的制度,切斷了藥商與醫院、醫生利益鏈,控制了藥品費用增長,使得公立醫療機構的藥品支出僅占其所有醫療支出的6%-7%

    內地醫療行業的做法加劇了醫患矛盾,醫療腐敗更損害了整個醫療行業的形象。藥價依然虛高,藥品從出廠價到患者手上,價格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與此同時,醫生收藥品回扣、收紅包,醫藥代表曝光醫藥用品進入醫院的攻關內幕等負面丑聞不斷,讓整個醫療行業和醫生的社會形象和地位一落千丈。

三、投訴有門:解決爭端渠道暢通

1、多渠道“減震器” 讓患者有門可訴

香港每家公立醫院或診所都有一名病人聯絡主任,處理口頭或書面的投訴,并會有專人進行調查和跟進。患者若對醫療服務或者質量等方面有不滿,可以向院方投訴,而院方則會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進行答復。如果患者不滿意答復,可再向中立的公共投訴委員會投訴,或通過民事訴訟等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2、醫師保護協會 保護醫患權益

香港是世界性醫師保護協會(Medical Protection SocietyMPS)的成員,MPS是以醫師為會員的互助機構而非贏利性保險公司,旨在服務醫師,以保障其合法權益免受侵犯。保護醫生,但也把保護病人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保醫生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目的是保患者,如積極參與對醫生的再教育、打擊偽劣醫療和揭露庸醫,這在客觀上就不斷會提高會員的醫療水準和榮譽感,有利于保護患者。

3、回歸理性渠道 實現患者利益組織化

探索建立患者維權組織的新思路,可以增加患方的話語權,改變醫患雙方地位不對等的現狀,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在患者利益組織化方面,國外已經有可資借鑒的經驗。在荷蘭,“患者與消費者聯盟”及各地的分支機構,都設有“醫療保健投訴辦公室”,其主要職能就是為維護病人權益提供組織保障。荷蘭民眾可以向該辦公室反映問題,組織成員除了為患者提供法律和醫學咨詢外,還幫助消費者向相關部門投訴。聯盟成立以來已,已經協助不少醫療事故受害人或家屬成功投訴和追討賠償。

在美國和中國香港也有類似組織,但在內地絕大多數患者維權仍處于“單打獨斗”階段。

結束語

“醫鬧”在中國內地層出不窮,病根源自劍拔弩張的醫患關系,在這方面,號稱“世界最好”的香港醫療成為我們參照的一面鏡子。因而,借鑒香港的經驗來解決醫患矛盾,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公立醫院診療條件,增加醫療資源,提高醫療質量,。另一方面,醫療機構須切實提高醫療質量,改進服務態度。此外,建立一個超脫于醫院系統的第三方調處機構也尤為重要,讓患者的投訴能得到及時處理。只有百姓不再看病難、看病貴,創造有序的就醫環境,建立正常的維權渠道,那么“醫鬧”將不會擁有市場。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