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選拔干部試行差額票決
2012年7月2日
昨天(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1周年紀念日,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劉宇輝用一串翔實的數字,介紹了五年來北京的黨建工作情況。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黨員總數為186.5萬名,黨的基層組織總數近8.4萬個。同時,市委組織部還對外公布了十一次黨代會750名黨代表的結構比例,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代表733名,占97.7%。
市管干部任免名單主動公開
在外界眼中略顯“神秘”的組織工作近年來加大了信息公開力度。劉宇輝介紹說,組織部門在互聯網上發布擬任人選的公示通告,在擬提拔人選所在單位公示其三年來的工作業績。全市組織系統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主動公開市管干部任免名單,解讀組織工作有關政策措施,積極回應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增進群眾對組織工作的了解和監督,促使各級組織部門自覺改進工作。
鄉鎮街道配備“80后”副職
圍繞籌辦舉辦奧運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行政區劃調整、區縣集中換屆等大事,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熟悉金融、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干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
以去年區縣鄉鎮換屆為例,16個區縣黨政領導班子中配備了52名43歲以下的干部,占班子成員總數的21%,在全市315個鄉鎮街道班子中各配備一名“80后”的副職干部。
百余局級干部來自海選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劉宇輝介紹說,本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和“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已經在一些重點方面和關鍵環節有所突破。
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推薦、考察、考核,都有群眾的參與。自2009年起,本市共對39個區縣局級黨政正職職位進行了22次提名推薦,市委常委會已對1200余名市管干部的任免實行了無記名投票;2011年以來,全市有干部任免權單位的黨委(黨組)全面推行干部任免票決,并在通州區等7家單位啟動差額票決干部試點。
干部上崗也加大了競爭選拔力度。五年來,共組織了3次全市性公開選拔,吸引了2.7萬人報名,選拔了107個局級職位、424個處級職位的任職人員。各區縣、委辦局還單獨開展了公開選拔工作,各級黨政機關工作部門通過競爭上崗產生了18名局級干部、2229名處級干部。
大學生村官五年聘1.3萬
對于已經上崗的干部,組織部門也毫不放松培養力度。2010年、2011年共交流任職干部210名,輪崗900余名,掛職820余名。
從去年起,除特殊專業職位外,市級機關公務員均從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考錄;從今年起,這一“門檻”又擴大到區縣級機關公務員考錄。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市級機關年輕干部從去年起每年有500人回到基層一線鍛煉。此外,五年來,全市還選聘大學生村官共1.3萬余名。
全市黨員總數186.5萬名
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黨員總數為186.5萬名,黨的基層組織總數近8.4萬個,其中基層黨委4880個、總支部4490個、支部74377個。
全市范圍內開展的“共產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共有黨員群眾322萬人次參與募捐,募集善款近1.6億元。特別是汶川抗震救災活動中,全市黨員共交納“特殊黨費”3.47億元。
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99%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推進工程也卓有成效。全市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由2006年的14.8%提升至99%,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由2006年的5.26%提升至44.05%。啟動了商務樓宇“五站合一”建設工作,基本實現了全市商務樓宇黨建工作及社會服務管理全覆蓋。
社區黨組織超九成實現直選
深入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方面,在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開展了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公推直選試點;在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中逐步擴大公推直選范圍、探索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直選方式。
2012年社區“兩委”換屆中,2330個社區黨組織實行“直選”,占參選社區總數的95.4%,較上次換屆提高78.7個百分點。2012年社區“兩委”換屆中,114名大學生“社工”被選進社區黨組織班子,占新當選社區黨組織成員的9.6%,為社區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
629人入選“千人計劃”
首都發展對海外高層次人才需求巨大。全市組織系統認真落實中組部吸引海外人才“千人計劃”,實施“北京市海外人才聚焦工程”,成立北京海外學人服務中心,在華盛頓、硅谷、多倫多以及香港等地設立8個海外人才聯絡機構;每年舉辦“海外人才交流大會”、京港人才合作專題活動等,連續三年組團到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延攬人才。
截至目前,北京地區共有629人入選“千人計劃”,301人入選“海聚工程”。到2011年年底,北京地區人才總量達到532萬人,人才貢獻率40.6%。人才高端化發展的特征明顯,聚焦了719位兩院院士,約占全國院士總數的48%;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61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98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385人,其中國家級人選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