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破千萬元制售假藥案
2012年7月10日
警方在一處倉庫內發現大量已裝箱準備配送的假藥
“一粒品牌膠囊里面沒有一點藥物成分,竟是將花生殼磨成粉,再混雜些淀粉蒙騙患者。”7月9日,徐州云龍區公安分局向媒體公布消息稱,當地警方根據一起銷售假藥的線索順藤摸瓜,三赴河南五去安徽,多次奔赴外地調查取證,將涉嫌制造銷售假藥的12名嫌疑人一舉抓獲,所查獲的假藥涉及三九胃靈、江中健胃消食片、毓婷避孕藥等數十個知名企業的品牌藥品,貨值達1000余萬元。
2011年7月,徐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圍內監督檢查,發現“醫藥代表”海猛(化名)多次向銅山區、賈汪區等縣區藥店推銷“江中健胃消食片”等假藥,雖說所有藥品包裝精致、但里面“內容”毫無藥物成分,竟是將花生殼磨成粉末狀、再混雜少量淀粉蒙騙患者。為了徹查假藥的來源和流向,盡快端掉幕后產銷窩點,該市藥監局、治安支隊迅速將案件移交給云龍區公安分局彭城派出所偵辦。專案組兵分兩路,一批人員前往假藥“發貨源頭”安徽省太和縣,另一批辦案人員扮作消費者隱蔽于“生產源頭”河南鄭州,前后歷時半年多搜尋查證假藥案相關證據,最終鎖定該售假團伙范圍和目標。
2011年年底,在徐州市治安支隊、藥監局、工商局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彭城所民警馬珂、黃桂剛等人奔赴安徽太和,尋找假藥銷售組織人員。12月29日,監控到嫌疑人在當地一所小學附近一棟居民樓內出現,于是警方安排人員上樓進房間查看,并做好抓捕工作。隨著女民警上前叫門“曹姐開門”,門應聲打開,民警迅速沖進房內,控制住房間內四名人員。三室一廳的房間內,放滿了超市貨架,上面全部堆滿了各種藥品。藥監部門人員通過查看,房間內“藥物”很多都是國家準字號藥品。
對此,民警將四人帶回連夜進行訊問,經過說服教育,其中一人指出開始自稱名叫“王某某”的女子就是經理曹某。在太和縣刑警大隊的配合下,曹某承認了房間內均為假藥,并交代出存儲藥物的倉庫地點。次日,民警迅速趕到曹某交代的倉庫地點,抓獲看管倉庫的男子一名,倉庫內均為假冒偽劣藥品。警方遂將大量假藥與五名嫌疑人一起帶回徐州進行下一步訊問。
就在一路人馬奔赴安徽太和的同時,另一隊執法人員則馬不停蹄地趕赴河南鄭州,抓獲制造假藥團伙。其中一部分人員先在鄭州郊區油坊莊村一倉庫外蹲守,待沖進倉庫只見無人看管,但有大量假藥成品、半成品、包裝袋以及制造機器等設備,遂進行取證扣押。而另一部分民警在其落腳點花都港灣小區內,經過一夜的蹲守,等待團伙成員基本都聚集到此時,民警沖進房間,將四名男子一舉抓獲。在房間內,執法人員發現各類藥品包裝袋、包裝盒、發貨物流單等物品,并查獲假藥涉及骨痛康、骨痛靈、丁桂兒臍貼、三九胃靈、江中健胃消食片、毓婷、避孕套、暈船暈車藥等各種品牌假藥百余箱,及假膠囊15萬粒,涉案金額數百萬元。
“制售假藥豐厚的利潤讓嫌疑人不惜鋌而走險,像河南"生產商"的一盒藥品成本在7—8毛錢,安徽"中轉商"拿貨價格在1.2元左右,等到徐州"醫藥代表"零售時則漲到4元以上。”7月9日,彭城派出所民警劉昊向媒體介紹說,本案中嫌疑人海猛明知所購假藥質量很差,也愿意花錢買回、轉手牟利。據交代,天熱時所有假冒膠囊藥品存放不到一周,“連殼帶芯”都能全部粉化,可見一斑。
警方經過進一步審問,大量假藥涉及安徽、江蘇、河南、廣東等13省市共63家經銷商,藥品“治療”對象涵蓋中老年、青少年及幼兒,貨值達1000余萬元。今日,徐州當地檢察院公訴部門已對涉嫌制造銷售假藥的12名主要嫌疑人提起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