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蚊子密度高于去年
2012年7月17日
昨天(7月1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蚊蟲密度監測最新結果。居民小區成為蚊子出沒的最重“災區”。北京市蚊蟲密度高峰期將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今后一個月內蚊蟲密度可能會繼續上升。
截至6月底,北京市平均蚊密度為0.65只/燈·小時,比去年同期上升16%。6月蚊蟲密度上升明顯,6月中旬和6月下旬分別比6月上旬蚊蟲密度上升20.4%和35.7%。表明北京的蚊蟲密度進入快速上升期。在全市各類環境中,居民社區的蚊蟲密度最高,旅游景點蚊蟲密度較低,居民社區蚊蟲騷擾問題突出。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曉芃介紹,蚊子密度高于去年,可能與今年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有關。至于居民小區成為蚊子出沒重災區,曾曉芃解釋說,居民小區有各種盆盆罐罐,容易存積水,為蚊子提供了最好的溫床。“我們在公共綠地做監測,由于沒有積水,綠地盡管潮濕,蚊子反而沒有小區多”。
根據歷年來監測數據,北京市蚊蟲密度高峰期將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今后一個月內蚊蟲密度可能會繼續上升。
專家提示,市民在滅蚊方面存在誤區,一講到滅蚊、防蚊,市民往往想到用殺蟲劑,其實要想清剿蚊子,最徹底的是端掉蚊子的滋生地,比如積水花盆之類。
據介紹,北京市目前共有300余個蚊密度檢測點。
名詞解釋
只/燈·小時:蚊蟲密度由只/燈·小時的數值決定。目前本市檢測蚊蟲密度采用的是二氧化碳誘蚊燈,在傍晚時將誘蚊燈放在監測點,兩個小時后,觀察燈中的蚊子數量,然后將結果除以2,得出的數值單位即為只/燈·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