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攝影賽獲獎照片遭圍攻
2012年7月18日
《牽手》
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下稱“慈展會”)已于上周在深圳落下帷幕,但因慈展會而引發的話題仍在延續。15日晚,深圳網友@近不可及 在微博上貼出一張名為《牽手》的照片(見上圖),指其有悖公益精神。
微博顯示,該照片為首屆“公益杯”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并于慈展會期間展出。照片背景為一塊寫有“手拉手助學”字樣的黑板。在黑板前則站立兩個小女孩。左側拿著書包的小女孩,低著頭看著地面,右側戴眼鏡的小女孩則抬著頭往上看。另外,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在與右側的小女孩握手時,左側的小女孩僅伸出一只手指。
短短2天時間里,該微博引發熱議,大量資深公益人士、公益機構轉發并評論,不少網友亦參與其中。截至昨日記者截稿時,該微博已被轉發3896次,評論也有近千條。而資深公益人士智行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杜聰亦于前日在其微博貼出該照片,轉發超過千次。絕大多數參與轉發的網友都認為“牽手”照片傳達出的信息讓人不舒服,無視受助人尊嚴,是“施舍式”公益。
不過也有少部分微博網友表示,很多人是對照片進行了過分解讀。@王亦君aka毛認為,“牽手”照片只是簡單的一張照片而已,也許當時攝影者記錄下的是助人者的喜悅和受助者的靦腆。
記者昨日致電2012首屆“公益杯”攝影大賽的主要承辦機構深圳市藝術攝影協會,該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網友觀點“不作任何評論”,并拒絕了采訪。
網友觀點
心理老師鄭凱英表示:“這張圖片值得深思。慈善不只是物質的援助,更需要體現平等與尊重,少點救世主情結。”
公益慈善論壇則認為,如何在公益傳播中保護受助者的尊嚴值得深思。建議發起一場反對“傷害式影像”活動,希望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及個人在開展公益活動時,不要刻意擺拍與受助者的照片或錄制相關視頻,在用于宣傳和傳播時必須考慮是否對受助者造成傷害,或引起公眾反感或質疑,“期望這張照片能夠起到警示作用,通過大家的討論和反思,改變目前不好的做法”。
王小石頭兒表示,以傷害貧困孩子的自尊為代價來秀高高在上的憐憫愛心確實令人厭惡,“不剔除這種作秀公益,受損害的是那些真正踏踏實實獻出愛心的公益人。”
王維嘉也表示,國外公益的一個原則是對弱勢的救助盡量通過公益組織,隔絕施、受雙方,減少對受助方尊嚴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