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小公益大行動吸引新生代
2012-07-18

小公益大行動吸引新生代

2012年7月18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7歲的天津小姑娘碩碩出生時,體重只有4斤多,出生第四天被發現骨裂。出生后第23天,又出現大腿骨折,醫生最終確診為脆骨癥,也就是“瓷娃娃病”。從此,她的生活更多地集中在醫院和家里。

  碩碩愛剪紙和畫畫,她的作品還曾獲過“天津市瓷娃娃比賽”的第一名。3歲時,碩碩對媽媽說,她也想和哥哥一起去上幼兒園。媽媽安慰她說:“等你身體好了,就送你去。”在醫院的走廊,回憶起這段對話時,碩碩媽媽的眼淚奪眶而出。碩碩媽媽說,自己最期望的事情就是女兒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等了7年,碩碩還是沒能站立起來。

  這是7月6日在天津舉行的“創響新生代”2012康師傅-早稻田大學創新挑戰賽中,全國30強參賽選手參與公益體驗時發生的一幕。

  親身體驗,感知公益精神

  上午8時30分,汽車載著參加“瓷娃娃”關懷體驗的10名選手出發。途中,北京瓷娃娃罕見病關懷協會的魏艷介紹了注意事項,以避免選手們的介入對患病孩子造成二次傷害。10時18分,幾經輾轉,汽車到達“瓷娃娃”關懷體驗點——天津市武清區人民醫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張志丹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文藝分在同一個病房。張志丹關懷的對象是碩碩,剛接觸時,碩碩還不理不睬。等到提議剪紙時,在大家的力邀下,她才參與進來。文藝接觸的是13歲的小磊,孩子有點兒害羞,一開始不太愛說話。后來在文藝鼓勵下,小磊背誦起了唐詩,文藝則給他唱起了任賢齊的《浪花一朵朵》。

  張志丹覺得孩子很樂觀,和普通人其實沒有區別。離開時,她很舍不得那兩個孩子,“心里有點兒難受,不斷地跟孩子招手、說再見。”小磊很喜歡文藝,一聽說這個大哥哥要走,他立刻讓媽媽拿來助行器,要親自送文藝。

  張昊幫扶的是來自黑龍江的5歲小姑娘雨涵。“剛開始感覺壓力很大,孩子不太愿意交流。”但當張昊問她的愿望時,雨涵立刻變得健談起來,她還主動告訴張昊很多小秘密。間隙,張昊也和雨涵媽媽聊了聊,“他們家里人一直在為孩子上學的事困惑,找了很多學校,因為是殘疾人,始終都沒有學校愿意接收。”張昊希望更多人關注“瓷娃娃”的讀書問題。

  來自臺灣的林俊儒為了給小朋友帶去快樂,用了很多方法。“我給她唱歌、講臺灣的故事,似乎是由于有很濃的鄉音,小姑娘好像都沒有聽懂。”倒是他唱起的臺灣老歌,受到了同病房年長者的歡迎。之前,林俊儒只在臺灣媒體中看到個案的報道,但近距離接觸“瓷娃娃”還是第一次。林俊儒說:“他們個體的生命歷程很艱辛,但自己又有些愛莫能助,只希望他們能夠勇敢面對。”

  除了“瓷娃娃”關懷體驗之外,其余20名參賽選手還體驗了天津“綠色之友”——校園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鶴童”老年人關愛活動。

  臺灣選手楊慧姿參加的是在天津西塘坨小學進行的“綠色之友”活動。她覺得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都很強,提到有害垃圾,孩子們還聯想起由此產生的有毒氣體。除了宣傳之外,隊員們還以游戲的方式來增強孩子的環保意識。“10分鐘內,讓孩子們發揮想象,將廢棄物做成手工藝品,孩子做起了水桶、飛機、船和花。”楊慧姿覺得這樣的創意還不錯。

  林曉蘭是深圳市光明新區壹家親社工服務中心的專職社工。相比同組體驗隊員而言,林曉蘭在“鶴童”老年人關愛中更專業一些。“在關懷老爺爺的過程中,我不自覺地就想著使用一些社工的方法,比如鼓勵老爺爺講自己輝煌的過去,和我們分享美好的回憶。”

  課程培訓,提升專業水準

  在公益體驗的前一天,全國30強選手還參加了4門公益課程培訓:公益生態圈、了解社會需求、公益項目設計以及如何在5分鐘內簡述提案。

  第一次來大陸,也是第一次與大陸朋友同堂學習,林俊儒有很多感觸。“大陸的朋友很熱情,他們都有很多公益經歷,而且組織化嚴密。課上,大家都會插話,會為了不同的觀點而激辯,也能接受不同觀點。”

  張昊在了解社會需求的課程中收獲很多。“以往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忽略社會究竟需要怎樣的公益,老師講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實現一定的社會效果。”當天課后,張昊對自己的方案進行了修改,直到深夜兩點才睡下。課下,張昊也和其他朋友有很多交流。

  莊玉琳是延邊大學的學生,她最大的感觸就是在課堂上有很多思想碰撞,自己對公益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她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的一句話:“公益不用大,去做就好。”課堂實例模擬,也讓莊玉琳有所收獲。老師讓學生以《西游記》中的角色為版本,讓各團隊分飾5個不同的角色(觀音菩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各自設立“取經”規劃,通過同堂對比,選出優秀方案。

  在公益生態圈的課程中,學稅務的宮俊琛對公益理念也有了重新認識:“以往我更關注項目中的商業因素,但對于公益理念的思考有缺失。”

  林曉蘭雖然是專職社工,但她覺得過去對公益的了解也不夠深刻。“這些課程加深了我們對公益的理解和對公益模式的認知。”林曉蘭說,自己在“如何在5分鐘內簡述提案”的課程中收獲最大。“因為我上臺演講會很緊張,老師分析了我的弱點,還給我指出提高演講水平的突破口。”

  項目多元,拓展公益領域

  首都經貿大學的張志丹,有過很多志愿經歷,她曾是國家會議中心SAP技術峰會、水立方短道游泳聯賽以及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培訓部的志愿者。她和團隊的項目是“小題大做微公益”。“小題大做微公益”已經是成熟的公益網站,用戶可以選擇感興趣的捐獻活動,和其他用戶一起參與答題。用戶回答正確的問題數量將直接轉化為網站合作伙伴向公益機構捐贈的實物。

  2011年10月網站上線至今,“小題大做微公益”設計了8個公益項目,吸引了7.2萬余名用戶參與,共答對926373題,累計促成22112件物品的捐贈。

  林俊儒一直在花蓮做初中生“假期營隊”的公益活動。“有時,我們就在思考,除了給幫教對象帶去快樂的回憶之外,我們這些高校學生還能讓孩子們得到什么?”由此,他和團隊制定“點亮·教育”的項目。他希望借助團隊的優勢,自制課程,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刺激學員主動思考問題,從而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此外,他們還會讓學員制定“圓夢計劃”,讓學員依據自己的興趣制定學業計劃,并監督其進程,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2011年9月,在學校社團組織的一次“關愛成長”的活動中,張昊發現,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說話膽怯,不善于表達,而且有點自卑。“他們的普通話不好,發言也不太積極,害怕自己的方言被取笑,部分學生還產生了自卑心理。”張昊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于是他就想利用所學去幫助那些孩子。

  張昊的項目全名是“妙趣橫生,提高外來務工子女的語言技能”。他希望通過語言培訓課程、主持配音體驗、愛心創意明信片等方式,消除外來務工子女的語言障礙,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城市融入水平。

  新生“十強”,將爭奪“年度公益達人”

  今年3月,“創響新生代”2012康師傅-早稻田大學創新挑戰賽正式啟動。賽事以“小公益、大行動”為主題,面向全國青年征集公益創意和想法,鼓勵參賽者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本屆挑戰賽共收到1032份公益項目提案,內容涉及公益創新模式、弱勢群體幫扶、非遺保護等領域。

  7月7日,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本屆挑戰賽全國十強名單最終揭曉:張志丹“小題大做微公益”、孔凡林“涪陵合作社”、簡夢軒“看!我們環島去”(臺灣)、張昊“妙趣橫生”、林曉蘭“家是港灣”、林俊儒“點亮·教育”(臺灣)、林藝“原來我們這么凈”(臺灣)、宮俊琛“金織玉葉”、張路書“Green Art 藝術小洲”、程夢怡“探尋有福之州的地名古韻”。

  接下來,全國十強團隊將獲得1萬元的公益項目啟動資金,并開展為期5周的項目實踐。9月4日,十強選手將齊聚北京,決出“年度公益達人”。據了解,“年度公益達人”將獲得10萬元公益項目獎金,以支持其實現一年的項目實踐。

  另外,進入前100強的選手,如果滿足“康師傅世界名校獎學金——早稻田獎學金”入學資格要求,可獲得主辦方推薦,參加早稻田大學的特別選考。一經校方錄取,選手還將獲得主辦方提供的600萬日元(約合47.7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截至2012年6月,共有16名選手先后從“康師傅—早稻田創新挑戰賽”中脫穎而出,分赴早稻田大學深造。

  2011年6月27日清晨,維吾爾族的木沙汗大娘被確診為急性膽囊炎并膽囊結石,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崔敏決定采用目前國內外技術含量較高的腹腔鏡微創手術。經過40多分鐘的手術,大娘體內的病變膽囊及一塊直徑為18毫米的罕見巨型膽結石被成功摘除。痊愈后的木沙汗大娘一家人專程送來了錦旗,大娘還逢人就夸,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來的廣東專家崔副院長是“神醫”。

  “那里最缺的還是軟件,是人才。”在援助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的近一年半時間里,崔敏帶領全體援疆醫生,給當地少數民族醫護人員傳授先進技術,努力為醫院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實現變輸血為造血的可持續援助更重要。”崔敏說。

  跟隨崔敏學習的維吾爾族醫生買海木,就曾表示被老師的人格和醫療技術所折服,“通過崔副院長對我的帶教和幫助,我學會了怎樣做人、看病,漢語水平也有了進步,更加明白了民族團結的真道理。”

  然而,在援疆工作中,最讓崔敏放心不下的,還是家中年事已高的父母。作為家中最小且學醫的孩子,崔敏一直肩負著照顧父母的重擔。崔敏的父親76歲高齡,患有糖尿病、痛風,腿腳行路不便,母親已有64歲。為了讓兒子在新疆安心工作,2011年勞動節前夕,崔敏的父母來到圖木舒克市和崔敏共同開始了援疆生活。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告一段落,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的院長本想挽留崔敏再多留一年半,但最后選擇“不留了”,因為崔敏是“帶著父母援疆”的,盡管很不舍,但院長和當地醫生都清楚,在大漠邊陲生活,對崔敏的父母實屬不易。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