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生規范培訓標準出臺
2012年7月31日
中新網7月30日電 衛生部今日正式發布《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標準(試行)》(以下簡《標準》)通知。根據《標準》,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年限為3年,實際培訓時間不少于33個月。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完成培訓任務者,允許申請延長培養年限。
《標準》要求,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以提高臨床和公共衛生實踐能力為主,以住院醫師的身份在國家認定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的各相關臨床科室和基層實踐基地進行輪轉培訓。
據了解,全科醫生在臨床科室輪轉培訓時,接受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同時學習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總計培訓時間為27個月。
《標準》指出,全科醫生在臨床輪轉期間,內科和神經內科病種及其例數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門診補充。內科安排病房時間應不少于8個月,管理床位數不少于5張。神經內科安排病房時間應當不少于1個月,管理床位數不少于3張。兒科輪轉可安排在門診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輪轉可安排在門診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復科、中醫科等輪轉可在基層實踐基地完成。
全科醫生在基層輪轉培訓時,《標準》規定主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完成。全科住院醫師接受全科醫療服務、預防保健與公共衛生服務、基層醫療衛生管理等技能訓練,總計培訓時間為6個月。
《標準》明確要求,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內容包括理論培訓、臨床技能培訓和基層醫療衛生實踐。理論培訓內容以臨床實際需要為重點,主要包括:醫學倫理與醫患溝通;有關法律、法規;臨床科研設計與方法;臨床專業相關理論;全科醫學、社區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時間安排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培養過程中完成。可采用集中面授、遠程教學、臨床醫學系列講座、專題講座、臨床案例討論、讀書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進行。
根據《標準》,學員培訓結束時,過程考核合格者需參加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結業考核,完成全程培訓,各項考試、考核合格者,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衛生部統一印制的相應合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