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區地質隱患增196處
2012年7月31日
昨天(7月30日),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做客城市管理廣播時透露,通過對北京10山區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共排查出47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196處是“7·21”特大自然災害后新增加的。另外,很多景區在歷史上曾經是泥石流或者崩塌比較嚴重的地區,下雨時最好不要到深山里邊去游玩。
現狀 警示牌陸續送到各區縣
市國土局地質環境處處長張建國介紹,7月24日開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成立了13個應急調查組,對全市10個山區縣重大隱患點、新增隱患點和避險場所開展了拉網式排查,截至7月28日24時,5天完成10個山區縣地質災害隱患排查。
經過統計,此次共查出隱患點478處,新增加的隱患點為196處。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新增的隱患點,政府相關部門已經通知當地鄉鎮政府和受災害威脅的群眾,要求及時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標識,補發警示卡,明確監測人,納入群測群防體系。相關部門正在統計數據,其后將把數據標到圖上送達各區縣。
據悉,目前加緊印制的1萬份防災警示卡和千余警示牌,已經陸續運達各區縣。
提醒 很多景區曾生發泥石流
北京市地質研究所的總工程師韋京蓮說,北京山區有不少景區處于泥石流易發地帶,例如,在密云、懷柔的云蒙山地區,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嚴重地質災害。在北京風景不錯的溝谷、山峰往往是泥石流的發生地,崩塌也比較多。
韋京蓮說,因為北京近十年來干旱少雨,所以地質災害發生得比較少。在旅游景區的很多游客以及很多做旅游開發的人都不了解這種情況,“現在很多景區在歷史上曾經是泥石流或者崩塌比較嚴重的地區。”
她建議,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主汛期,特別是有雨的時候,最好不要到深山里邊去游玩。
釋疑 城區塌陷多因管線滲漏
對于北京以及其他城市城區出現的塌陷,市國土局地質環境處處長張建國說,除了降雨,市政管線老舊滲漏等也都是地質塌陷的原因。
張建國說,城區的地面塌陷往往也是因為強降雨造成了路下的一些土質的疏松。另外加上市政管線老舊,導致出現滲漏,這就是不在汛期時北京的局部地面也會出現塌坑、塌陷的原因。
預警 泥石流預報難做到
泥石流給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帶來很大威脅,那么泥石流是否可以做到提前預報呢?韋京蓮說,預報和預警是兩個概念,目前很難做到對泥石流時間上的、范圍上的、強度上的準確預報。
韋京蓮說,因為泥石流跟降雨有關系,目前降雨也很難做到準確地、精確地預報時間、地點、強度,所以泥石流的預報也做不到。但可能根據地質災害的分布和降雨預報,提前一天做出整個區域性預警,以起到警示作用。
自救 不能順著泥石流方向跑
面對突發的泥石流災害,韋京蓮說,泥石流發生時,首先要向溝的兩側比較高的地方跑,也就是說,不能順著泥石流的方向跑。逃生時,要拋棄一切影響奔跑速度的物品。千萬不要躲在樹上,不要停留在低平的彎道凹側以及陡坡土層較厚的低凹處或大石塊后面,也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方。在已經有雨的情況下,不要在溝谷很低的地方行走。要選擇稍微高一些的山間小路向外走。
背景鏈接
從1867年到目前為止,北京發生過40次泥石流。1950年到現在,大概有16個年份發生過泥石流。因地形較陡、地質環境較差、降水較集中,北京山區發生泥石流的面積占總體的62%,是易發區。
名詞解釋
泥石流
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征兆
河水突然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且水體變渾以及轉彎和遇障礙的地方水位漲高,溝谷深處變得昏暗并伴有巨大的轟鳴聲或震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