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購房者提供環境信息?
2012年8月1日
小區居住環境如何?值不值得購買?正在重慶主城區試點的《重慶市商品住宅建設項目居住環境適宜性評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購房者提供了更多參考。
根據《辦法》,在環評階段,環保部門要對擬建商品住宅建設項目居住環境適宜性進行預評定;在竣工環保驗收階段,要對商品住宅建設項目居住環境適宜性進行驗收評定。
商品住宅建設項目開發企業須公示居住環境適宜性評定結果,并將其納入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告知性條款內容。
居住環境好壞誰說了算?
近年來,在商品房銷售中,部分開發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不重視商品住宅周圍及內部的環境效益,并刻意隱瞞存在的環境問題,導致居住環境污染投訴糾紛增多。
重慶市環保局在試點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辦法》,旨在通過環境適宜性評定,維護購房者知情權,促使開發商改善居住項目環境,減少居住環境污染糾紛。
實際上,2007年12月以來,重慶市已在原高新區、經開區開展了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環境適宜性評定試點工作。
記者在《重慶市環保局經開區分局關于確認某項目居住環境適宜性等級的復函》中注意到,復函體現了項目居住環境適宜性等級得分情況,如場址100米范圍內有70分貝以上噪聲污染源并構成一定影響,扣3分;項目區域內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不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一級標準要求,扣4分。復函確認這一項目臨道路側居住環境適宜性等級為中,非臨路部分為良。
復函還提出了改進意見,建議在臨路一側采取種植高大喬木、向管委會請示實行禁鳴、限行的交通管理等措施,以降低噪聲對居民的影響。
根據規定,商品住宅建設項目開發企業還應在售房大廳顯著位置公示《重慶市商品住宅建設項目宜居環境指數預評定公示表》,公示時間從房屋預售開始至交房結束。
居住環境質量評什么?
《辦法》評分細則顯示,評分對象主要包括主城九區、北部新區的新建商品住宅,滿分為100分,其中90分以上的等級為優,環境適宜性最好。80分~90分的等級為良。
評分細則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環境質量、環境污染控制、生態滿意度。
環境質量中噪聲占比最大,一共為14分。如果能達到一類聲環境質量標準,白天在55分貝以下,夜間噪聲在45分貝以下,白天能聽到小鳥晨鳴,晚上也能睡安穩覺,就能得滿分。周邊50米以內沒有振動污染源,如水泵房等,可以得3分。
根據評分細則,樓下如果沒有餐館,或與餐飲樓獨立布局,不受影響,且有餐飲獨立專用煙道的,可以得7分,反之則記為零分。從環境污染控制看,這是單項最高的分數。
此外,如果小區的生化池有臭氣處理措施,公廁、垃圾點也有處理措施,周圍的空氣比較清新,可以分別得兩分。
房子的布局也有很大講究。如果臥室沒有臨近公路,朝向小區中庭或者其他相對安靜的地方,可以得兩分。如果離高速公路紅線距離超過了50米,離城市主干道超過了30米,可以得6分。如果安裝了隔聲窗、隔聲屏或者有其他綠化防護帶等措施,室外室內都能達到相應聲環境標準,可以得4分。
項目發生重大變化怎么辦?
根據《辦法》,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化的,建設單位應當按規定程序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并重新進行居住環境適宜性評定。
據了解,與以前建筑類環評規章制度相比,《辦法》除強調項目建設中、建好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還強化了周邊環境對樓盤的影響。《辦法》的出臺,除有利于維護購房者的知情權,也有利于促進開發商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減少環境污染糾紛。
2011年,重慶市環保局北部新區分局聯合重慶工商大學開展了專門的課題研究,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購房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房產購售雙方均普遍支持此項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