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性膠囊重金屬超標難除
2012年8月10日
由于動物性膠囊重金屬超標問題難根治,專家呼吁用植物膠囊來替代
今年4月發生的“毒膠囊”事件讓公眾對所有膠囊制劑的藥品(食品)惶恐不安,如何消除安全隱患,保障膠囊劑藥品(食品)安全已成為當下亟待思考的問題。日前,在由廣東省保健行業協會等機構主辦的“膠囊劑質量安全思考與解決方法講座暨研討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原副司長、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副會長馮國平教授表示,由于動物明膠膠囊人為摻入或人為污染原因造成的重金屬超標很難根治,植物膠囊人為污染的途徑和可能較小,因此用植物膠囊替代動物膠囊是解決膠囊污染頑疾的根本途徑,但現實情況是植物膠囊的成本要稍高一些。
馮國平介紹說,膠囊劑是口服制劑中的第二大劑型,據統計,2011年我國藥品、保健食品以及用硬膠囊灌裝的食品總量約2500億粒,軟膠囊劑約500億粒,其中95%以上為動物明膠膠囊。但是,當前我國膠囊劑的質量卻令人擔憂。
馮國平介紹,藥用空心膠囊是一種藥用輔料,目前,世界上藥用空心膠囊主要為動物性膠囊,是從豬、牛等動物骨骼、皮中提取的明膠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動物明膠本身的理化性質和來源的復雜性、難控性決定了產品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性能和安全方面的缺陷,已成為業界的共識。對于動物明膠膠囊來說,人為摻入或人為污染原因造成重金屬超標很難根治,而且鑒于動物性膠囊保存時間短等問題,許多國家都在開發植物性藥用空心膠囊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植物膠囊人為污染的途徑和可能較小,因此,用植物膠囊替代動物膠囊是解決膠囊污染頑疾的根本途徑。”馮國平介紹說,近年來,發達國家植物膠囊應用已是趨勢,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長。
據統計,我國膠囊劑藥品在藥品制劑中占很大比例,年需藥用空心膠囊千億粒以上,市場需要量很大。但是由于植物膠囊的生產成本較高,目前在我國使用的比例還非常少。馮國平呼吁,要徹底解決藥用膠囊的安全性問題,需要國家在植物膠囊的生產、使用等環節予以政策扶持,也需要有責任感的制藥企業多采用植物膠囊,同時提倡患者注意選用采用植物膠囊的藥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