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清新劑可能對身體有害
2012年8月14日
中國青年報訊 (記者李麗 實習生杜小娟)空氣清新劑因為其所含的香味能給人的嗅覺器官帶來清新舒適的感覺,再加上價格便宜,使用便捷,而成為很多家庭凈化空氣的首選之物,然而,空氣清新劑真的能清新空氣嗎?
徐女士以前喜歡在衛生間里放一小盒空氣清新劑,“我們家衛生間沒有窗戶,想去去味兒”。不過,徐女士發現,空氣清新劑名不符實,“香得厲害,剛開始用的時候還沖鼻子,更像是二次污染”。
“空氣清新劑中所含的主要是乙醇、香精、去離子水等成分,只是對空氣中的異味起到了掩蓋的作用,它并不能消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著名環境化學家、“中國環保第一人”董金獅教授說。
某知名環保團體“低碳家庭”項目工作人員郭慧表示,空氣清新劑只是起到一個覆蓋原有氣味的作用,而且會因為其用途不同而有所差異,“比如說屋子里或是廁所里有異味,用它來覆蓋是可以的,但它只能達到覆蓋而不是清潔的作用。”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空氣清新劑常見的香型有單花香型(茉莉花、玫瑰花、桂花、鈴蘭花、梔子花、百合花等)、復合香型、瓜果香型(蘋果、菠蘿、檸檬、哈密瓜等)、青草香型、“海岸”香型、“香水”香型(素心蘭)等。這些味道各異的空氣清新劑只是用人們易于接受的味道遮蓋住那些污濁氣體,這有違“清新”的本意。空氣清新劑并不能起到凈化、置換污濁氣體的作用,也達不到“清爽新鮮”的效果。
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部陳女士則以價格為標準來判斷是否對空氣造成污染。“一分錢一分貨,便宜點的可能對空氣的污染比較多。我們公司生產的基本就是水、香精、防腐劑、增稠劑,對人體有害的東西一般不會有。”
但是郭慧認為,空氣清新劑并沒有分解有害氣體,“它要起到覆蓋作用,并且有氣體的發散、揮發的功能,這就需要在里面添加一些醇類的或者脂類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有些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影響。”
早在2005年,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就對76種家用空氣清新劑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多種空氣清新劑中均含有眾所周知的有毒物質。如乙醛或苯乙烯類刺激呼吸道、誘發過敏甚至具有潛在致癌性的物質,另一類產品中甚至還含有甲醛和苯。
空氣清新劑是在上世紀開始應用于環境衛生領域的一種化工產品,可以分為氣霧型和噴霧型。有的氣霧型劑中含有低級飽和性碳氫化合物,如丙烷、丁烷等,以及醚類,如二甲醚等。這些物質都具有可燃性,一些國家明確規定,在出售這類產品時,須標明危險級別。我國還沒有對氣霧劑、噴霧劑的產銷和使用進行明確規范。
“政府部門對這個名稱并沒有明確的規范。”陳女士說,“我們希望政府能出臺相關政策,比如產品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就不能叫空氣清新劑,也可以規定哪些產品適于哪些人群,這樣也有利于規范市場。”
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宋廣生表示:“有的空氣清新劑里面加入了一些殺菌、除菌的材料,有些加入了光觸媒材料,”一般來說,正規廠家生產的室內日用化學產品,其危害應該在國家衛生部門監管控制之內。
“一些驅蚊、殺蟲的產品和一般的空氣清新劑首先要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現在有用化學合成材料的,也有用一些天然植物的,包括精油、中草藥等。”宋廣生表示,大家所說的危害應該是其中添加的輔助材料,主要是老人、兒童,有呼吸系統疾病或是對某種氣體比較敏感的人群還是要注意,盡量少使用。不能過分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