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家港式醫院試水四分開
2012年8月20日
深圳首家港式醫院日前正式與市民亮相。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資35億元興建、深港雙方共同組建團隊管理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對外服務的全新模式已引人矚目。而港式醫院的醫生年薪最高達百萬,收取紅包即開除“零”容忍的港式管理等的多種做法,創內地首例,也吸引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記者了解,醫院采取法人治理結構,設立董事會、醫院管理團隊和監事會三層架構,分別負責決策、執行、監督權。港大深圳醫院更以打破醫生的“鐵飯碗”而引來各方關注。與現有的公立醫院人事制度不同是,港大深圳醫院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入職員工與醫院簽訂3年聘用合約;約滿后,醫院將依據考評情況決定是否續約,最高年薪可達百萬更吸引各地優才“蠢蠢欲動”。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鄧惠瓊表示,深圳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在此建一家香港模式的醫院,也是不容易的事,但卻有必要。鄧惠瓊承認香港模式并非完美無缺,但她強調,港大深圳醫院是一家陽光透明的醫院,打包費用一目了然,老百姓每次看病前都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錢,他們可以提前去買各種保險,對于整個國家來說,醫療費用都是可控的。
據鄧惠瓊透露,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前期費用40億。其中包括30億的建筑費用、10億的設備費用和數千萬元的開辦費用。目前支撐醫院運轉的大部分資金,由深圳政府承擔,5年后醫院會獨立運營,因此,屆時醫院會開設一些盈利性的業務,用來保證非營利性的基本醫療服務能夠正常進行,期望最后能收支平衡。
據了解,除急診之外,所有到港大深圳醫院的患者均需提前預約,醫院不接受任何非預約病人。根據深港雙方合作協議,港大深圳醫院將堅持公立醫院屬性,保障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醫院因為致力“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與非營利分開”而備受矚目。此外,針對市民最關心的診金問題,港大深圳醫院實行全科門診“打包”收費制度,每次130元,包含掛號費、診金、不超過7天的藥物及常規標準檢驗檢查和衛生耗材的費用。該費用參照了深圳市3家三甲醫院的門診基礎數據并進行模擬測算,試行期1年,到期后將根據實施效果進行評估調整。而專科收費不采用“打包”制度,具體收費細則9月份將有定案。
鄧惠瓊說,制度的改革是為了轉變理念。試業后每位醫生反映最多的是看到病人就醫思路的轉變,進到醫院后不再直接要求打點滴,而是接受全科醫生耐心診斷。醫院將保證每個病人都會得到10分鐘的就診時間。此外,港大深圳醫院還將在“全科”的基礎之上,逐步引入“家庭醫生”理念,鄧惠瓊介紹,家庭醫生也是全科醫生,在香港乃至歐美都很普遍,醫生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體狀況,每次治療都更有把握。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已完成了“全科”的建設,未來將逐步向家庭醫生發展。
據悉,這家有政府高投入的港式醫院,幾年都有可能難以達到收支平衡,也備受深圳同行抱怨連連。鑒于此,港大深圳醫院的改革措施具有樣本作用,但對其它的公立醫院來說能否具有借鑒作用?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江捍平回應稱,復制港大深圳醫院最大困難在“人”,港大深圳醫院能做的,其他的醫院都能做。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人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的改革措施都可以順利推行。
據了解,深圳其他66所公立醫院,正分別嘗試這些改革措施中的某幾項,但未全部推廣。而僅有一項在深圳已全部推開取消藥品從1954年開始實行的加價15%的做法,以出廠價賣給病人。同時配合其他6項改革,比如提高公立醫院的門診診金和住院診療費,不降低看病的總體花費,不降低醫院收入,但降低有醫保的病人藥費自付的份額。江捍平表示,港大深圳醫院作為改革的窗口,先做嘗試”。如果效果好,也許其他的公立醫院會主動模仿,他說:“改革不僅要魄力,也要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