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2條受災公路重建
2012年8月22日
受“7·21”特大自然災害影響,全市1012條公路需要重建,含824條鄉村公路。整個重建工作將力爭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明年,188條縣級以上公路有望率先重建通車。
與以往修路架橋不同,災后公路恢復重建,除了涉及路基、路面、防護設施、橋涵及附屬設施、排水設施、交通安保工程設施等方面,還要提高其抗災級別。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公路養護處副處長楊紅旗介紹,徹底損毀的路段都將提級改造。縣級以上橋梁均改為1級標準,可以抵抗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
改線道路名單月底出爐
每條道路修復前,都需要先做“體檢”,分析損毀原因,探查周邊環境和地質情況等。市路政局協調組織4個甲級設計院,組成了44個設計組,到10個區縣進行水毀恢復重建工程設計,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房山區派駐了35個設計組。
楊紅旗介紹,本月底,交通部門將根據國土資源部門完成的危險評估等信息,完成所有道路的修復計劃方案,部分道路會改線。9月,工程陸續啟動。
房山公路分局副局長焦海峰說:“房山境內不會涉及道路改線復建,所有道路都在原來基礎上重新修建。”
新橋能抗百年一遇災害
一路一方案,山區公路將新增防汛設施。一些易發生地質災害的路段,將增加警示、照明等設施;路面損毀較輕的,會局部適當增加邊溝、管涵等排水設施;局部路段路面沖毀,損失相對較大,而現場又具備適當提高標準的路段,會適當提高結構強度;路面整體損毀比較嚴重,不具備原狀恢復條件的,重建的同時完善橋涵、排水等工程。
相對道路的“因地而治”,損毀橋梁將全部提級為1級標準。楊紅旗解釋,這個級別是指載荷標準。1級抵御的是百年一遇的災害,2級抵御的是50年一遇的災害,3級能抵御25年一遇的災害。
對于其他受損橋梁,交通部門將進行技術狀況檢測,根據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同時,本市將根據公路等級對水毀橋梁所處河道進行水流沖刷特性分析,疏浚河道,適當增加防護工程。
水泵站將“上樓”
此次公路重建工程,擋水墻、排水溝、急流槽等防水、排水設施都將擴編。對于因排水能力不足造成的損毀,本市將適當完善小型排水設施,增加完善涵洞、加寬邊溝等。經過匯水面積推算不能滿足排水要求的,對整體排水系統進行提高設計,完善排水設施。
“房山的兩處水泵站要‘上樓’。”焦海峰說,因為客水入侵,一些原本的排水設施被淹,在雨天“罷工”。“今后,我們將把這些平地上的設備,例如水泵、發電機等全搬到二層樓,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焦海峰介紹,道路提高防汛能力的辦法有很多,比如將原漿砌片石墻改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增加防沖刷能力等。同時,本市路側局部護欄、交通標志標線等損毀的,將按路基路面恢復標準進行同步完善恢復。
新聞鏈接
公交暫不進十渡景區
灼熱的陽光灑在黝黑的柏油路面上,晃得人睜不開眼。剛攤鋪了瀝青的路面,走上去還有點兒粘腳,一輛黃色的碾壓機正在路上來回忙活。家住十渡景區附近的王女士特意來到淶寶路千河口的臨時便道打聽通車消息。
7月21日,這里的漫水橋被沖垮,石板橋被窩成了一個“V”字形,阻斷了十渡景區與外界的聯絡線。經過一段時間的搶修,斷橋上搭建了一座臨時便橋,溝通兩岸,由于承重有限,進出景區的車輛都排成長隊,緩慢通行。
“這里幾乎是十渡景區與外界溝通的必經之路。”房山公路分局養護管理科科長楊寶忠說,“為了快點恢復這里的交通,我們決定在這里修建這條臨時便道。”
記者看到,這條道路從河岸直接延伸下來,繞過新橋,在干涸的河床上畫了個弧形,連接對岸。“路最遲明天一早準開通,就差施劃標線了。”楊寶忠給王女士吃了顆“定心丸”。
房山區公路分局統計,全區類似這樣的便道還開通了3條,其中兩條位于十渡景區,還有1條位于軍紅路。“這些路都是臨建,占據了河道,因此,將來新橋修建完成后將被拆除。”楊寶忠說。
不過公交部門透露,新便道暫時不具備大公交通行的條件,而且十渡景區內的公交場站仍在清理修復過程中,所以公交車暫時不能開進景區里。
新聞背景
據交通部門統計,受“7·21”特大自然災害影響,全市公路受損最嚴重的為房山區,其次為平谷區、門頭溝區。
房山區恢復建設:縣級以上公路41條、橋涵14座;鄉村公路589條、橋涵111座。
平谷區恢復建設: 縣級以上公路21條、橋涵2座;鄉村公路34條、橋涵8座。
門頭溝恢復建設:縣級以上公路23條、鄉村公路52條。108國道、石擔路需徹底解決積水及河水倒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