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查處888起食品違法案件
2012年8月22日
中新網杭州8月21日電 (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肖娜)171噸來自境外卻未經檢疫流入國內的“洋”肉、20個批次摻了含致癌添加劑的辣椒粉、3.15噸虛假標注生產日期的火腿腸……病從口入,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確實令人堪憂。今年7月15日以來,在浙江省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動中,浙江省工商局布置進行一次拉網大檢查,就網起了這些可能對食用者造成影響的“餐桌炸彈”。
171噸沒有“出生證”的“洋”肉
8月6日,浙江省工商局經檢總隊執法人員對近江水產品市場一家名為“杭州上城區世貿凍品行”的商戶進行突擊檢查,現場就查到了一大批違規肉。
據當時參與檢查的一名執法人員稱,在凍品行店鋪后面的冷庫內,他們發現了大量標稱產地為美國和加拿大的牛羊肉凍品,但店鋪的負責人卻拿不出相關的合法報關與檢驗檢疫證明,執法人員隨后將這批肉全部查扣。
順藤摸瓜,執法人員很快發現,這家商戶在下沙外海物流的冷庫中,也存放著同樣的凍品,有3.65噸之多;隨后,執法人員對該外海物流公司冷庫進行了檢查。
執法人員發現122噸標示來自加拿大的牛肉和牛排凍品、26.14噸標稱來自波蘭、荷蘭等地的雞爪凍品有問題。
據了解,這些被查獲的凍品合計共171噸,分屬4個不同的商家,但是都無法提供合法的進口檢驗檢疫及海關通行證明。
目前,這些凍品已經全部被查封暫扣,這一系列案件正在進一步詳查中。據有關人員透露,這些違規進入的肉類制品,可能是通過廣西、云南等陸路口岸流入的。
近3000箱蒙牛過期牛奶
記者從浙江浦江縣工商局獲悉,8月3日,該局根據線索,在浦江一倉庫內查獲兩個批次的問題蒙牛牛奶160箱。經蒙牛公司專業人士現場確認,生產日期系遭他人篡改。
據了解,當天,浦江工商局問詢系蒙牛公司駐義烏城市經理王孫富得知,2012年5月初王孫富從蒙牛公司員工聶立峰處以正價一半的價格購買了3000箱生產日期為2011年12月份的蒙牛純牛奶(屬臨期品),后在永康由他人將日期涂改為2012年5月19日和6月1日,隨后又以45元/箱的蒙牛正品價格銷往浦江、義烏等地。
現該案件已移送公安部門處理。
4萬余瓶山寨版“百威”啤酒
8月初,永嘉縣工商局根據舉報線索稱,橋下鎮某倉庫內存放著一批涉嫌假冒“百威”的啤酒。
永嘉縣工商局趕往橋下鎮該倉庫,并一舉查獲涉嫌假冒“百威”啤酒共1835箱44040瓶,貨值近12萬元。
檢查人員通過對比發現,該批啤酒生產批號模糊不清,外包裝粗糙,且當事人葉峰無法提供廠家授權銷售資質和相關合法進貨手續的證明,涉嫌商標侵權。
永嘉縣工商局執法人員當場對該批啤酒予以封存,并將樣品送百威啤酒方面鑒定,確認此次查獲的啤酒全部為假冒產品。
目前該案已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查獲食品違法案件888件
據了解,這一個月的大檢查目標除了食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之外,還有辣椒制品、網絡銷售食品等。其中,涉嫌虛假標注生產日期的案件4起,酒類制假3起,杭州食品被“點名”2次。
期間出現了金華溫州工商查處辣椒粉及其制品非法添加工業染料案、余杭工商查處銷售“早產”近半年面包糠案、義烏工商查獲3.15噸QQ腸虛假標注生產日期案等多個典型案例。
記者從浙江省工商局獲悉,自該省開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動”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26117人次,檢查食品經營者69005戶次,檢查食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市場2975個次,檢查網站2172個次,查獲食品違法案件888件,結案129件,罰沒款117萬元,查獲問題食品數量199781公斤,取締無照經營204戶,移送司法機關53件62人,有序地維護了該省流通環節食品安全。
工商溫馨提示:“餐桌炸彈”需慎選
為此,浙江省工商部門建議廣大消費者在食品選擇方面一定要仔細慎重:
一、消費者購買食品時應注意查看食品包裝是否完好,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內容是否標注明確,并在保質期內銷售。
二、消費者要注意冷藏、冷凍食品的貯藏條件,特別要留意超市的冷藏、冷凍設施是否正常制冷,對需低溫貯藏的食品如在常溫下堆放出售,盡量不要選購;
三、消費者在購買酒類商品時,應注意查看經營場所是否有工商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等證照;購買進出口酒類商品時,要查看所購酒品是否有中文標識,瓶蓋、如貼有防偽標識查看是否清晰、完好。
四、消費者購買食品時應保留相關憑證。如發現食品變質或假冒偽劣食品,應及時向工商部門或者消保委舉報、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