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子庫遷址擴容7倍
2012年9月10日 來源:東方網
東方網9月10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道,上海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上海人類精子庫目前面臨遷址擴容,在面積擴大近7倍的基礎上,同時庫內還引進更多精良設備,用于更好地存儲、冷凍精子并提高精子的復蘇率等。
上海市人類精子庫負責人李錚教授向早報記者表示:因環境和遺傳等因素,男性不育癥的發病率正在逐年提高,精子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多省市精子庫告急。目前,上海市人類精子庫每年接受的精子捐獻量,基本能滿足本地醫療機構臨床需求,部分還會向外省市供給。但從全國范圍來看,人類對精子的需求量正在不斷提高。
10年讓4000名婦女受孕
上海市人類精子庫于1980年由衛生局批準籌建,2003年3月經衛生部專家組評審,正式批準運行。從2003年3月20日至2012年8月31日,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庫存冷凍精液10萬余份(一名捐獻者的精液可按量分裝為數十份),向上海、北京、南京等23家衛生部批準生殖醫學機構提供合格精液3萬余份;通過供精人工技術和體外受精技術,已使4000名左右婦女受孕,出生近2000名。其中,供精人工授精和供精試管嬰兒的臨床妊娠率都有較大提高,分別由建立初期的19.27%和20%,提高到21.23%和39.16%。
上海市人類精子庫新址設在仁濟北院,位于浦東新區靈山路845號,占地10畝,共擁有3個樓層,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比原來增加了近7倍。為了更好服務于捐獻者和患者,新庫重新購買和添置許多精良的設備,其中包括:培養箱、恒溫超凈工作臺、離心機、體視顯微鏡、顯微操作系統、程序降溫儀、顯微操作儀、液氮熏蒸器等系列設備。
呼吁更多健康青年捐精
上海市人類精子庫負責人李錚教授向早報記者表示:目前,男性不育癥的發病率正在逐年提高,對精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高。“男性不育癥,一半是因為遺傳缺陷,導致染色體等發生異常,一半是因為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水質污染、食品污染等或疲勞和壓力等,此外還有睪丸炎、前列腺炎等疾病。”
目前,精子凍存一般分為快速冷凍法和慢速冷凍法。而上海市人類精子庫特有的一步熏蒸法,可在離液氮面比較近的地方,利用液氮蒸氣對精子進行快速降溫,使精子不會直接接觸到液氮,從而減少冷凍對精子的損傷。
李錚教授指出:以上海市為例,目前到精子庫志愿捐獻精子者中,在校大學生及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人占80%以上,而真正能通過體檢、得到捐獻機會者并不多,也就差不多15%~20%。“這主要是因為精液冷凍儲存過程中會有損失,因此精子庫對于捐獻者精液的質量要求較高。”
目前,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呼吁更多健康青年能加入到志愿捐精的行列,為需求者提供幫助,同時也鼓勵一些患有不育癥或因手術造成精子受損的男子能通過冷凍技術,提前保存好健康精液,以備未來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