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神經疾病呈高發趨勢
2012年9月21日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中國醫學專家20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的面神經學研討會上,呼吁盡快成立面神經學科,并制定相關診療規范,以提高中國面神經疾病的防治水平。
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屬于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研討會提供的數據稱,中國面神經疾病呈高發趨勢,面癱發病率為4.26‰,該病約占神經系統病的10%。
歐美國家和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對面神經疾病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而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就使用傳統中醫方法針對面神經疾病進行治療,特別是以中醫針灸為代表的中醫藥對面神經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和康復效果。
不過,目前中國面神經疾病的治療缺乏規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胡大一指出,以面癱為代表的面神經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雖療法眾多,但由于治療的盲目性、缺少臨床診療規范以及臨床醫師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等原因,療效千差萬別。
胡大一等專家表示,面神經麻痹的發病機理涉及到神經、細胞、免疫等諸多方面,所以該病的治療涉及多個學科,如神經外科、頜面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腫瘤科、整形美容科以及中醫的針灸等。
會上,部分醫藥衛生界的全國政協委員和專家呼吁加大對面神經疾病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建議盡快成立面神經學科,制定臨床診療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