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政將力挺“見義勇為
2012年10月8日
從表揚鼓勵到物質獎勵 山東新政將力挺“見義勇為”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中國有句老話叫“善有善報”,在山東,這句話正變成一條規定。今年12月開始,依據山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見義勇為者將享受包括優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者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等在內的一系列保護措施。
香港:見義勇為有“明碼標價”物質獎勵
不過這條規定有人叫好,也有人保留意見。給英雄以物質獎勵是否妥當呢?在內地,山東率先吃螃蟹,而在香港,《中國日報》駐香港記者李濤介紹,見義勇為不僅能得到各級表彰,而且有“明碼標價”的物質獎勵。
李濤:在香港,一旦他人身處險境,港人往往都樂于伸出援手,原因之一是香港的法律能夠有效保護施救人不被訛詐。同時,香港政府為鼓勵大眾見義勇為,會通過頒發金英勇勛章,實施好市民獎勵計劃來對積極救助他人、協助警方破案的市民進行獎勵。最杰出好市民獎可以獲發獎牌以及3000元港幣獎金,年度好市民獎則可以獲發獎狀以及2000元港幣現金。雖然數額不大,但對獲獎者來說,此獎意義遠遠大于獎金數額。
在去年8月發生的菲律賓馬尼拉人質事件中,就有三名表現英勇的香港市民被追授了金英勇勛章。挾持人質事件發生時,槍手情緒轉向不穩定,并開始向人質開槍,此三名港人奮不顧身沖上前制止槍手,并試圖以自己的身體阻擋,最終犧牲,最終該金英勇勛章被這三名英雄家屬在今年代為領取。
美國:不吝惜表揚和獎勵 但機會不多
再來看看美國的情況。旅美多年的馬曉捷告訴我們,美國人都是熱心腸,盡管各州情況有所差別,但都不會吝惜表揚和獎勵。
馬曉捷:首先得看這個州怎么樣,如果這個州特別大,比如在加州,你會得到州政府獎勵,你的所作所為如果已經轟動全國,沒準會得到總統獎,政府給你頒的獎不單單是一個證書或勛章之類,有些州會給一些實質性獎勵。你在美國如果掙了錢必須要交稅,有可能會給你免一部分稅或者給你一部分相應補貼之類。
不過,馬曉捷也強調,在美國,遇到事故,警方往往能在第一時間響應,因此,“見義勇為”的機會并不多。
馬曉捷:哪怕發生槍擊案或搶劫,你就坐在車里打一個電話,大概2、3分鐘警察就會來,沒必要自己挺身而出救人。他們相應的防御機制特別完善,像學校里有很多報警點。 見義勇為要勇氣,也要技巧。在美國,還專門有一部《見義勇為法》。
美國的“見義勇為法”是為了保護見義勇為者免于受到惡意訴訟而制定的。只要見義勇為者行為理智,出于好意,遵循常識和使用合理的技能就可以對受難者的死亡、傷殘不承擔法律責任。見義勇為行為對于防范罪,保護受害者是應該提倡的,但在美國人觀念中,見義勇為往往是面對犯罪分子,而在美國這通常是警察的事,遇到危險,民眾一般只需要撥打911,因為這種現場往往不安全,地方警察局也往會辦一些演講,宣導安全知識,預防犯罪。
法國:見死不救屬于犯罪
最后來看法國。在里昂居住的徐旸說,自己從未聽過有人因為見義勇為受到獎勵,倒是有人因為不及時出手而受到處罰。
徐旸:我在法國沒有聽說過對見義勇為者有什么獎賞,對見死不救的人的懲罰倒是大大的有。1994年法國刑法中添加了第223條第6款明確規定,在遇到有人處于危難之中,可預見其有可能失去生命或受到嚴重的肢體傷害,且施救行為不會影響自身和第三人安全的情況下,主動放棄救助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最高可以判處五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7.5萬歐元。在具體操作中,這條法律也引起不少爭議,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對懲罰見死不救和鼓勵個人自由兩者之間矛盾的思考,在部分法國人的概念中,不僅施救者是否愿意施救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被救者是否有想要被救的主觀意愿也是值得關注。
我們一方面要倡議對見義勇為者給予重獎,一方面更要為那些默默無聞的見義勇為者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