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成人化”安全隱患大
2012年12月21日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長沙12月21日專電(記者 帥才)兒童用藥安全牽動著萬千父母的心。不少兒科專家呼吁,由于生產兒童專用藥利潤低、周期長等原因,導致我國市場上兒童專用藥缺乏,兒童用藥普遍“成人化”,用藥安全難保證。
據了解,目前我國兒童占總人口20%以上,但兒童藥品緊缺,國內市場90%的藥物都沒有“兒童版”,多數是成人藥的“減量版”,國內市場90%藥品無適用于兒童的劑型。
兒科專家指出,兒童吃“成人藥”,安全隱患大,最常見的現象是小病成大病。同一種藥物在兒童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過程與成人有很大區別。成人多為復合制劑,藥物中的某些成分不適合用于兒童,如果用藥不當極易造成兒童肝腎功能受損。而大部分藥品少有適合兒童的劑型,臨床上很難掌握用量,致使兒童服用成人藥后,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兒科主任趙玲玲教授指出,缺乏兒童專用藥的問題長期存在,醫生經常面臨無藥可開的尷尬局面,特別是市場上針對6個月以下幼兒的藥非常少。比如部分早產兒由于缺鈣,需要補充維生素D,但治療佝僂病的注射劑與口服液經常供貨不足。究其原因,是因為生產維生素D利潤低,制藥廠不愿生產。
湖南省兒童醫院大內科主任王希勇則認為,兒童藥品研發遇“尷尬”、兒童藥品臨床經驗缺乏、制藥廠生產兒童藥品利潤低、報批難等,都是兒童專用藥匱乏的原因。
業內人士指出,社會有需要,市場沒供給,說明“兒童用藥”處于嚴重的“市場失靈”狀態。生產兒童藥品的藥廠寥寥無幾,能夠自主開發兒童新藥的專業藥廠更是鳳毛麟角。
專家建議,對兒童藥品研發給予政策、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給予研發兒童藥物一定的市場保護期;設立市場獨占期或延長期;對兒童藥生產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應從定價機制、醫保制度、招標采購、稅收制度、審評審批等多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還應積極研究我國的兒童基本用藥目錄和兒童用藥臨床指南、處方集,指導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