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北京校服未檢出“硬傷”
2013年02月19日 來源:新京報
昨天(02月18日),針對上海“毒校服”事件,北京市學生統一著裝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翟士良表示,歷年檢測結果表明北京校服沒有出現過“含有甲醛”等“硬傷”。北京市質監局也表示,學生校服一直被列入重點監測的范圍,目前正在例行抽檢,一季度末會向社會公布結果。
企業圖便宜使用芳香胺
據北京中小學生校服設計研發中心主任曹永介紹,芳香胺主要存在于染料中,一些企業為了圖便宜,將摻有芳香胺的染料用于校服上。另外,目前校服中對學生有害的物質還包括甲醛、面料粗糙度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一些企業提供給學校的校服零售價很低,相當于正常校服的成本價,“利潤從哪兒來,只能偷工減料。”這位人士表示,按照正常價格,一套長袖的春秋裝校服價格不能低于100元,一套夏季校服價格不能低于60元、70元。
北京校服近三年合格率較高
北京學生校服質量如何?昨天,北京市學生統一著裝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翟士良表示,目前北京市有33家企業是經過相關部門審核合格后推薦給中小學的,嚴格意義來說,學校定制的校服都應該是這33家企業生產的。
“校服一直是質監列入重點監測的范圍,”市質監局表示,每年都會根據全年工業產品監督抽查總體情況,安排對校服展開監督抽查。今年1月份,市質監局已組織對學生裝監督抽查,“目前正在進行抽樣和檢驗,計劃在一季度末完成”。
記者查詢了解到,在2009年北京曾抽查11家企業生產的11批次學生裝,發現其中一款校服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當時市質監局責令企業整改,問題企業也不再被推薦作為北京學生裝定點企業。
北京市質監局表示,2010年又緊接著抽查了26家企業生產的26批次學生服產品,“均未檢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而在2011年至2012年期間,市質監局又再次加強對北京本地服裝生產企業包括校服的質量監督。其中,學生校服的檢測合格率非常高,不合格校服主要是縫制不規范等小瑕疵,沒有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硬傷。對存在質量問題的企業,市質監局均已進行處理。
翟士良介紹,今年3、4月份,該中心將公布2013年通過審核的企業名單。
鏈接
正規學校定制校服流程
生產學生裝的企業需要通過ISO9000認證并需要有5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金等,符合資質的企業還要經過專家實地考察、中心辦公室審核提建議等程序才能進入推薦名單。
各個學校在選擇校服生產企業時,需要在經過嚴格審批后的推薦企業中選擇。
選擇廠家后,在確定款式和材質的前提下,再由生產廠家出具材質檢驗報告。
學校得到檢驗報告后,封存廠家樣衣。
與有資質的生產廠家簽訂生產合同。
由生產廠家批量為學生制作學生裝。
校方對校服成品進行驗收,驗收項目包括面料中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等指標。
追蹤
上海21所學校2萬余套校服停用
50套毒校服被扣;涉事企業多次檢出不合格
據新華社電 記者18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獲悉,生產不合格校服的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供貨的21所學校26444套校服已暫停使用并送檢。上海同時還將通過明確準入標準、建立“黑名單”制度等多項措施建立監管校服質量的長效機制。
上海市質監部門此前通報,歐霞公司生產的OUXIA搖粒絨冬裝含有對人體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染料,公司已被質監部門立案查處,這也是上海對學生服質量首次立案。
針對“問題校服”事件,上海要求深入調查,一旦發現公職人員、學校教職工有違規違紀行為,將予以嚴肅處理。此事暴露出政府相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監管不嚴、職責不明等問題,各部門間協調機制尚不完善,監管也有一些漏洞。對此,上海多部門對形成校服監管的長效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抓緊落實五項措施,包括明確準入標準、規范訂貨主體和程序、實施過程抽查、合理確定價格、信息充分公開。
17日晚,浦東新區有關部門公布了對此事的處理進展,出現問題的是涉事企業所產的50套學生演出服,已全部扣押均未流出。
上海市浦東新區質監部門負責人表示,歐霞公司2009年、2011年的學生夏裝曾被檢出pH值超標,2012年二季度學生服春夏裝使用說明標簽不合格,后經整改復查合格。2012年四季度,上海市質監部門抽查了五三中學向歐霞公司訂購的50套演出服,這些衣服有三條黑色鑲邊。抽樣檢查中,2套演出服的黑色鑲邊面料被檢測出含致癌芳香胺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