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兒童服裝未檢出致癌物
2013年02月19日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還堆放著大量的學生服成品(2月17日攝)。新華社發
核心提示
新學期將至,校服卻成了質量“地雷”。上海對校服的抽檢結果顯示,22批次產品中,6批次不合格,其中一家公司生產的冬季校服被檢出致癌物質芳香胺,被稱為“毒校服”。
對此,河南省質監局表示,根據去年第四季度抽查結果,我省兒童服裝并沒有檢出致癌物質。而鄭州市目前并無強制統一校服的規定,如果需要,學校須和家長代表協商后共同決定。
【事件進展】 上海21所學校2萬余套校服停用
開學前,上海質監部門對學生服質量進行專項抽查,令人意外的是,在22批次產品中,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上海歐霞時裝公司生產的一款冬季校服更是含有致癌風險。
2月17日晚,浦東新區有關部門公布了對此事的處理進展,出現問題的是涉事企業所產的50套搖粒絨學生演出服。抽樣檢查中,2套演出服的黑色鑲邊面料被檢測出對人體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染料。質監部門當即將剩余的48套演出服全部扣押,全部演出服均未流出。
事實上,早在去年,上海質監部門公布的2012年度上海學生服質量抽檢結果就顯示校服合格率不足五成,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低。歐霞公司2009年、2011年的學生夏裝曾被檢出pH值超標,2012年二季度學生服春夏裝使用說明標簽不合格,后經整改復查合格。
對于“毒校服”事件,上海質監部門表示,對于上海校服生產企業沒有明確準入機制,服裝廠都可以生產校服。質監部門只能摸索抽查,對于不合格產品會在網上公開。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18日表示,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供貨的21所學校26444套校服已暫停使用并送檢。上海還將通過明確準入標準、建立“黑名單”制度等。
“毒校服”事件一出,引發了網上集體吐槽。
網友“夏駿”說:“毒校服”,一個新品種誕生了。網友“雅片調香”說:這校服難看就算了,還不合格,堪憂!網友“V5水哥”提出:希望全國都查一查!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實際上大多數校服的質量把關是靠學校,然而學校也并非專業的檢驗機構,對校服質量的把控難免“外行”,因此多數學校的主管部門對于校服的主要“把關”,則集中在校服的價格上。
【記者調查】 鄭州學校訂制校服須和家長代表協商
“我們對此沒有強制要求,如果學校準備購買校服,須要和家長代表一起協商溝通,共同決定。”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我省曾出臺“關于規范全省中小學服務性代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階段代收費項目和標準包括了學生校服費。
通知明確,學生校服每整套包括夏裝和運動裝各一套,每生每三年購置不得超過一套。校服的式樣和面料由學校和學生家長代表協商確定,校服由學校統一招標采購,采購過程必須有學生家長代表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監督,校服費按中標價格供應學生。校服式樣要保持連續性,學生不要求更換的,學校不得強制更換。
“有個別學校訂的有校服,但我們學校沒有為學生專門訂制校服。”鄭州市金水區新柳路小學教師劉紅娟表示,需要統一著裝時,會要求學生自備白上衣、黑褲子。
“因為款式、顏色、價格問題,很容易產生爭議,所以我們區的學校大多沒有專門為學生購買、定制校服。”金水區教體局一位工作人員也證實了這點。
“有時候組織大型活動沒有統一的服裝其實很尷尬,但是,曾經有所小學購買校服后,家長通過網上比對發現同樣款式服裝比學校購買價便宜了不少,所以現在學校都不愿意參與這種事兒。”鄭州市二七區教體局一位工作人員透露,之前學校買校服也是在學生家長自愿的情況下,通過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購買過程。
【抽查結果】
河南省兒童服裝未檢出致癌物質
“我們是承檢單位,校服沒有專向抽查,我們按照河南省質監局要求,一般每年對全省的兒童服裝抽查一次。”河南省纖維檢驗局服裝制品質量管理科科長張征榮表示,當地則根據自身的需要,可安排第二次抽查。
“去年第四季度抽查結果,河南省的兒童服裝并沒有檢出致癌物質,有一些產品在色牢、纖維成分含量等出現有不合格的情況。”張征榮說,按照要求,他們將檢查結果上報給質監局,由質監部門向社會公布,再由當地質監部門處理。
河南省質監部門一位工作人員也提醒,學校在選購校服時應注意選正規廠家,合同簽訂更要細致,與校服生產企業簽訂購買合同時,應將對校服的質量要求明確、細致地寫入合同條款當中,以便出現質量問題時,追究責任有所依據。也可以要求生產企業提供由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測報告。
該工作人員表示,在孩子穿著校服時,家長應注意領到校服先仔細檢查,另外,新買的校服應充分洗滌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