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一個柚子的錢夠買一車柚子
2013年02月25日 來源:東北新聞網
疑惑一檢測一個柚子的錢能買一車柚子
疑惑二沈城每天上市的水果都處于無監管狀態
檢驗之惑
冬季天氣干燥,人們很容易“上火”,吃個柚子去去火是個不錯的選擇。近日,沈陽的李先生從水果批發市場買了一箱紅肉蜜柚,剝開外皮后卻發現肉色有紅有白,吃到嘴里還有一股化學品的味道。
究竟是不是人工染色的柚子呢?李先生經多方咨詢后得知,以個人身份去鑒定一個柚子的費用足夠買下一車柚子。李先生郁悶了,如果柚子真的是染色的,這個鑒定費用該由誰來埋單?
作為全國排名前十、東北地區最大的果品市場,沈陽每天上市數以千噸的水果,這些果品到底安全不安全?上市之前是如何進行
監管的?一旦果品出現安全問題,該由哪個部門負責檢測?本報近期就沈城果品市場的監管和檢測進行了專項調查。
事件
孕婦吃下柚子后忙往外吐
李先生的這箱紅肉蜜柚是從東貿庫果品批發市場買回來的。幾瓣下肚,李先生感覺不對,“柚子有一種化學品的味道,而且口感很黏稠。”李先生立刻告訴懷孕的妻子,快把吃進去的柚子吐出來。
李先生又檢查了沒吃的柚子肉,顏色紅白不均,他不禁疑惑起來:“這是不是被人工染色的柚子呢?我老婆懷孕剛4個月,龍蝦、海參、鮑魚,什么營養價值高我給她買什么吃。聽說紅柚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所以買了一整箱回來。”
李先生擔心這柚子對胎兒的發育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向本報熱線求助。
記者注意到,裝柚子的紙箱上介紹,這種柚子名為“紅肉蜜柚”,是福建省平和縣紅肉蜜柚生產基地種植的果品。箱子上還印著“平和特產”和“百年佳果”字樣。
走訪
很多水果店都在賣紅柚
昨日(02月24日),記者來到八家子果品批發市場,很多攤位都在賣這種“紅肉蜜柚”,批發價每斤5元,比普通柚子貴1元左右。“這柚子營養高、口感好,買了肯定不后悔。”一位攤主介紹。“這紅柚子不能是自己上的色吧?”記者問。“肉是在里面的,怎么能上色呢?”見到記者生疑,攤主忙解釋,“這是從福建運過來的,放心吧。”該攤主講,這種柚子銷量很好,除了零售主要是批發,每天都能賣出近1000斤,市內很多水果店銷售的也是這種紅柚。
隨后,記者在四海龍水果店里看到這種紅柚,售價7.5元/斤。記者詢問柚子產地,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是哪產的,應該是從八家子市場批發來的。從紅柚的外表顏色上看,與李先生懷疑的“染色柚子”非常相似。
尷尬
檢測一個柚子的錢能買一車柚子?
懷疑吃到的是染色柚子后,李先生曾仔細觀察了剩下的柚子,并沒有看到表皮上有用針頭注射過的痕跡。李先生告訴記者,“我懷疑柚子肉是被一些化學藥品或者特殊的手段熏成紅色的。”
究竟“紅肉蜜柚”是不是人工染色的呢?李先生托人打聽過一些檢測機構,可得到的答復卻是鑒定成本太高,不建議個人自費鑒定。“檢測一個柚子的費用可以買一車柚子了。”李先生很無奈,即使鑒定出柚子有問題,檢測的費用該由誰來出?
據了解,《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規定:對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可以得到十倍的賠償。可與高額的鑒定費用相比,十倍的賠償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2011年《中國新聞網》曾作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63.817%的受調者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選擇“默默忍受”,而近七成消費者認為維權成本太高。“誰主張、誰舉證”對于普通弱勢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座大山。
監管之惑
李先生買到的柚子究竟是不是人工染色的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確實難以驗證,但沈陽市對于水果上市流程的監管卻不難弄清楚。在水果走進沈陽市場前的監管檢測又是怎樣的呢?
據了解,目前沈陽市大型的果品批發市場有東貿庫果品批發市場和張士果品批發市場。近日,記者對這兩個水果批發市場進行了探訪,探訪結果表明沈陽市對于果品上市的監管現狀令人擔憂。
暗訪
水果上市無人監管
2月20日4時30分,記者來到了東貿庫果品批發市場。雖然天還沒有亮,但這里已經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很多大型貨車已經停在了卸貨地點,搬運工人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同時還有貨車陸續抵達市場。
記者注意到,一輛滿載小葉橘的外地大掛車剛剛停穩,幾個工人開小型鏟車便開始卸貨。大約半個小時以后,大掛車被卸空,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人對水果進行監管。隨后,記者又觀察了幾輛貨車,結果還是一樣。“我開大貨送水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一直也沒有人對水果的安全問題進行檢查,可能壓根就沒有人管吧。”一位司機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又采訪了市場內的幾個攤主,他們均表示沒聽說過有人在水果上市之前進行檢查。此外,市場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市場里應該是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自己也沒見過有人來抽查。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張士果品批發市場,情況和東貿庫果品批發市場如出一轍,每天上市的水果都處于無監管狀態。
正規的果品批發市場都是這個狀態,其他來沈賣水果的“散戶”的現狀便可想而知了。記者在鐵西區興工街遇到了一位買凍梨的攤販,他告訴記者:“已經賣了好幾年了,進沈陽的時候也沒人檢查。”
記者又走訪了沈陽市內的幾個大型超市,各超市負責人均表示超市有專人每天都對水果進行檢測,保證水果的絕對安全。
聲音
人手不足是無監管的主因
針對沈陽市場水果上市無人監管的現狀,一位市林業局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按道理來講,應該是由市林業局負責日常的監管,但目前確實沒有條件監管。對于這個問題,林業局也向上級部門反映過,但遲遲沒有得到答復。
據了解,目前林業局并沒有專門的果品安全部門,與果品有關的工作由果樹站負責。果樹站本來就人手不足,同時還得承擔著果樹技術指導等多項繁瑣的工作。一位果樹站的工作人員透露:果樹站應該對沈城上市的水果進行檢查,但受人力、物力、編制等多方面的制約,目前沈城的水果確實正處于無監管狀態。
針對沈陽周邊種植的果品,果樹站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但對于一些外地水果,特別是南方運來的果品,可以毫無阻礙地進入沈陽市場。
另外,有部分市民反映,沈陽果品市場存在很多違規現象,例如商家將運來的橙子打蠟、在椰子外殼上刷亮油等等。看似平靜的沈陽果品市場其實危機四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表示:沈城的果品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雖然暫時沒出現問題,但無監管的“放羊”狀態很危險。
問題
哪個部門能檢測水果?
接到李先生的投訴后,記者將此事反映給沈陽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一位負責人稱:市公安局食藥偵支隊可以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但前提是掌握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柚子是人為染色的。
對于記者提出的無法證明柚子是否人工染色的問題,這位負責人無奈地表示:目前,食藥偵支隊并沒有專門的檢測機構,都需要沈陽市質監局進行配合。如果舉報者能夠提供人工染色的證據,確定黑加工點的具體位置,食藥偵支隊將馬上行動進行查處。
記者又撥打了沈陽市質監局的電話,對于是否可以檢測水果上色的問題,一位工作人員回答:沈陽市質監局可以對加工過的食品進行檢測,但柚子屬于初級農產品,沒有經過二次加工。對于水果產品的檢測,沈陽市農村經濟委員會有檢測資質。
隨后,記者又從沈陽市農經委了解到,各相關部門對食物方面的檢測分工不同,市農經委可以對蔬菜等農作物及水產品進行檢驗,肉類檢測由市動監局負責,而水果產品則是由市林業局負責檢測。
最后,記者就此事又咨詢了沈陽市林業局果樹站,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林業局可以對水果進行檢測,但僅限于產地是北方的一些水果,南方的水果需要委托其他的機構進行檢測。對于市民反映的疑似染色柚子,這位工作人員稱:柚子是南方的水果,紅心蜜柚主要產地是福建,沈陽市林業局果樹站暫時無法檢測。“如果市民不放心,可以把柚子拿到市林業局果樹站來,水果方面的專家基本可以判斷柚子是不是人工染色的。”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鑒定
專家檢驗柚子未經人工染色
記者將咨詢相關部門后的信息反饋給李先生,李先生表示:不管需要花多少錢,一定要有一個說法。隨后,記者帶著一個李先生購買的柚子來到市林業局果樹站。果樹站的工作人員對柚子進行了檢驗。
剝開柚子外表皮后,通過對柚子果皮和果肉的觀察,這位工作人員得出結論:柚子果肉并沒有異味,果皮為自然顏色,所以基本可以斷定柚子并沒有人工染色。對于柚子果肉紅白顏色不均的問題,該工作人員稱:只有兩種可能性,第一是柚子在果實品質沒有生長到最好的時期,也就是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果農就將柚子采摘下來;或者是這種柚子的品種沒有紅心蜜柚好,并不是優等的品種。
針對李先生懷疑的人工染色問題,該工作人員解釋:基本可以排除是人為染色,因為人為染色在技術上存在著極大的難度。前一段時間,網傳有不法商販用針頭給西瓜注射紅色素,但是經過我們實驗測試,由于西瓜內部壓強過大,色素通過針頭是無法注射進去的,也不存在西瓜生長前期開始扎的可能,因為注射的色素不會使得果肉顏色均勻。柚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以針頭注射的方式行不通。“這個柚子也不可能是用藥物熏成這樣的。”這位工作人員分析:因為柚子厚厚的果皮上面并沒有顏色,不可能單獨熏紅果肉。“目前,還沒聽說過用別的方法進行染色。”
結果
市民不再追究柚子染色與否
僅僅通過柚子外觀和內部的初步判斷可能無法打消李先生的疑惑,果樹站的工作人員透露:遼寧省產品質量檢驗院、沈陽市產品質量檢驗院等機構都可以檢測水果,但此類檢測機構都是檢測成批量的產品,并不單獨檢測個別的產品。不過,如果李先生有這方面的需求,他可以幫助協調,但檢測的費用需要個人承擔。
據介紹,一般農產品主要檢測農殘等項目,而判斷是否人工染色則需要三至四項的專項檢測,費用在一千元左右。即使花錢做了檢測,也不一定能夠檢出結果。因為柚子是南方水果,北方的檢測機構并不熟悉,一旦沒有結果則需要到柚子的原產地去檢測。
去原產地檢測是否會增加額外的費用呢?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去年曾經出現過染色橙子事件,沈陽市質監局的檢測機構都沒有檢測出來,最后把橙子運到了位于重慶的國家柑橘研究所,整個檢測費用高達萬元。
最后,記者將林業局果樹站檢查出的結果和說法反饋給李先生。聽到這么“昂貴”的檢測費用后,李先生一改之前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無奈地表示:“算了吧,大不了以后不吃這紅心柚子了,沒必要再花這冤枉錢。”
建議
成立專項監察組常駐市場
據相關人士介紹,對于沈陽果品市場的監管,各職能部分工明確,但在具體執法時卻存在著尷尬。例如:部分沈陽市場上的大棗,存放很長時間后品相依然完好,沒有褶皺。但公安部門沒有檢測能力,在查處時需要其他部門配合。林業部門到達現場后發現違法商販是用藥水在浸泡大棗,但被水泡過的大棗已經屬于加工品,應由質監部門負責。質監部門沒有執法權,只能檢測其產品是否違規。另外,一般小作坊沒有營業執照,工商局沒法取消其營業資格。“目前的狀態就是看似誰都能管,其實誰也管不了。”該業內人士稱:如果不從體制上改變現狀,沈城的果品監測一直會處于一個真空地帶。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夠更好地解決沈城果品安全問題呢?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專家、遼寧省委省政府咨詢委員馮貴勝分析:沈陽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果品市場,果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目前缺乏有效監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強調了食品安全問題,應該讓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馮貴勝建議:質監、林業、工商、行政執法、公安等多個部門應該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可以從這些部門調配人手共同監管。特別是對于東貿庫果品批發市場和張士果品批發市場要重點監測,可以成立專項監察組常駐幾大果品批發市場,形成常態化的監管,而不是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這樣才能保證沈城果品市場的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