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蘆山災民出現零星腹瀉現象
2013-04-24

蘆山災民出現零星腹瀉現象

2013年04月24日  來源:南方日報

  突如其來的7級大地震,將不少生命埋入廢墟。黃金72小時內,數萬救援人員在廢墟上搜救嬌弱的生命。黃金72小時過后,災區仍可能有生命奇跡!截至昨日(04月20日)記者發稿時,地震仍有25人失蹤。面對不斷下降的生存幾率,救援人員不拋棄不放棄。

  我們共同守望:生命的奇跡從災區再次傳來!

  一線希望百倍努力

  黃金72小時內,經過緊張的搜救,一個個頑強的生命,在廢墟中站了起來。

  記者昨日從公安部消防局指揮中心獲悉,截至23日8時,在救援行動的黃金72小時內,公安消防部隊共搜救遇險被困人員165人,其中生還150人,轉移和疏散群眾6976人。截至昨日18時,地震已造成1992894人受災,193人死亡,25人失蹤。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地震發生后的第一天,被掩埋的幸存者生存率為74%,第二天為26%,第三天為20%,第四天則僅為6%。蘆山地震救援工作已經進入第四天,就連6%的生存率也在慢慢遠去。

  有關專家估計,蘆山地震以來,由于震區氣溫一直處于相對理想狀態,且常有小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遇困者的生命支持。因此,黃金72小時后,不排除繼續發現并搶救出被埋壓生命的可能,不排除搜救出失蹤者。

  一線希望,百倍努力!

  “有人嗎?有人嗎?有人嗎……”昨日清晨,但救災前線的近2萬名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冒雨出發,開始拉網式的搜尋救援。對于那些仍在等待救助的生命,搜救人員從不拋棄,搜救工作從不放棄。

  科學防疫迫在眉睫

  昨日,記者在蘆山地震災區采訪獲悉,目前災區衛生狀況仍然亟待改善,特別是飲水、廁所衛生等問題突出,災區衛生亟待改善。

  蘆山地震衛生應急救援前線指揮部指揮長、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張祖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飲水安全是一個突出問題,部分群眾還出現了腹瀉癥狀,衛生部門已經組織水質檢測設備運來。

  昨日下午4時許,寶興縣中學災民安置點內的阿壩州小金縣醫療應急救援隊服務點前,一名不斷咳嗽的中年婦女正向醫生咨詢。

  “地震使得大家的情緒都很緊張,而且連續兩晚在戶外露營,很容易因為感染風寒而感冒。”有醫生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僅在他們服務點,昨日已經接診了200多名患感冒的受災群眾。

  寶興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留意到大規模受災群眾感冒的情況,并將密切關注。“我們每天都對安置點進行2—3次消毒,防止流行疾病。”

  相關專家提醒,在傷亡嚴重、余震頻發、陰雨連連的災區,科學防疫迫在眉睫,相關部門要盡快安排專門衛生防疫力量,及時對災區水源進行監測消毒,加強食品和飲用水衛生監測,妥善處理遇難者遺體,做好死亡動物、醫療廢棄物、生活垃圾等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等。

  提醒

  蘆山災區現零星腹瀉現象

  記者走訪醫療救護點,專家稱飲用水安全是防疫關鍵

  “蘆山縣目前沒有發生疫情,但是已現零星的腹瀉現象,飲用水或許有問題。”蘆山縣疾控中心原主任楊紹開說。記者從蘆山縣人民醫院的各大醫療救援隊了解到,救援隊收治了一些腹瀉病人。其中,雅安市人民醫院救助點收治的患者已達20余人。

  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毛素玲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檢測情況,災區大多數的水源已被污染,不符合飲用標準,而雨水很可能讓水質變得更差。據分析,污染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糞便等。

  大多數水源不符飲用標準

  據楊紹開介紹,蘆山縣的自來水廠主要供應縣城、鄉鎮以及部分村,其他未通自來水的村的主要飲用水源是井水、河溝水和山溪水。但目前自來水已無法正常供應,溪水等也受到了部分污染,不能再飲用。“當前,保證飲用水安全是災區衛生防疫的關鍵。”楊紹開對記者表示。

  四川省疾控中心已在蘆山縣設立“省市縣防疫中心檢測實驗室”。毛素玲透露,幾天來經過對災區飲用水源的檢測后發現,除了部分自來水廠的水基本可以飲用外,大多數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其中,污染源主要來自糞便。

  毛素玲介紹,實驗室已要求奔赴蘆山9鄉鎮的防護隊立即采集水質樣本,今天就可檢測出結果。她估計下雨會加重水源的污染。對此,她建議災區群眾無論飲用何種水,都必須先煮沸10分鐘再飲用。

  記者走訪了不少救助點,基本上都有收治腹瀉病人。雅安市人民醫院救助點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其已為前來就診的患者開了“諾氟沙星”藥,患者大部分是因為喝了井水。

  輸入災區食物抽檢不能漏

  “還有一些受災群眾中間也出現了腸胃不適的情況。”楊紹開說,由于四川人習慣吃米飯,現在每天都吃方便面,確實有點“吃不消”,加上部分人還用冷水沖泡方便面。

  “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食物存在質量問題,畢竟災區的環境較為惡劣,食物容易受污染。”楊紹開提醒在災區的工作人員,多留心發放下去的食品的質量問題。

  他還建議,愛心人士發放食品前需向食藥監督部門出示食品的衛生許可證、工商許可證和食品檢測合格證明等,食藥監督部門還要對食品進行抽查。

  蘆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姚君華對記者說,該局昨日已經開通了“快檢通道”,對個別食品進行抽樣檢查。“省、市、縣各級食藥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參與檢測,但是全面監督仍存在困難。”隨著交通線的打通,各路食品正源源不斷地進入蘆山,姚君華道出了其中的難處。

  亟待關注

  紅星村志愿者步行求援

  昨日,記者跟隨民間公益組織向災區派送物資,在震中龍門鄉古城村遇到了幾名從紅星村四組徒步而來的志愿者。他們告訴記者,紅星村1000多名村民亟待救援,而村中食物和飲用水只能支撐1—2天。

  據悉,由于村中有大量牲畜死亡,目前村里的水源已經被當地衛生部門證實受到污染,但由于缺少消毒水等藥品,防疫工作一直沒有有效開展。昨日上午,聽說附近村有物資發放,他們徒步半小時,前來求援。“今天災區一直在下雨,天氣濕冷,但紅星村四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頂帳篷,災民急盼救援隊能盡快打通道路,向村中運送物資。”昨天下午,志愿者在等待了幾個小時后,最終還是空手而歸。

  四川省煜祺義工聯合會副會長李勝告訴記者,他們的志愿者已經在紅星村四組待了兩天,村里目前的情況不是十分樂觀,急需政府調配帳篷、藥品和開展防疫工作。

  天全縣:站立的廢墟不容忽視

  雖然死亡人數與塌房不多,但房屋結構均已損毀

  天全縣緊挨著蘆山縣,同為這次地震的重災區。震后天全縣雖然死亡人數較少,房屋倒塌的也不多,但房屋結構均已損毀。記者走訪過程中目測90%的房子已成危房。

  昨天,記者從天全縣獲悉,該縣救援物資緊缺,多數受災群眾至今未能得到安置。他們有的只能席地而睡,有的仍然在危房內居住,隨著雨季的到來,生活將更加困難,亟待關注。

  居民不得不住回危房

  天全縣初級中學的操場成為了附近居民的臨時安置點。有兩棟樓被噴上了“停止使用”的標志。而對面的一排老樓房,是20多名退休教師的宿舍樓,上世紀80年代建成使用,屬于“禁止使用”的重危房。這樣的“停止使用”與“禁止使用”的標志在天全縣到處都是。紅色警戒線將危房圈了起來,不讓人靠近。

  78歲的張光春、86歲的老伴和58歲的女兒舒毓君,都是天全初級中學的退休教師。地震發生后,他們撤出重危的宿舍樓,但無處可去,三人只能坐在樓下的行道椅上。

  附近的操場上大多數都是附近的居民用彩紋布、塑料薄膜自行搭建的簡易帳篷,而能夠在這里暫時棲身的已經是幸運兒。由于帳篷緊缺,這樣的農用薄膜也成了搶手貨,已經買不到了。昨天,天全縣下起了雨,老人們開始發愁,“現在還想不到晚上怎么住。”

  沒有帳篷的居民們只好住回危房內。在天全縣北城街的工行小區,楊延遠在樓下的車庫找到了棲身處。由于這幾天仍然余震不斷,一家人睡在車庫里,門不敢關,燈也不敢關,“一有余震就趕快跑出來”。這也是多數縣城里居民這幾天的生活狀態。

  昨日中午,四川省住建廳應急房屋評估的工作人員來到了楊延遠家,查看了情況,在他家墻壁上刷上“停止使用”的標識。一名評估人員告訴記者,他根據這幾天的評估,天全縣新修的房子受損情況稍好,但老房子由于當初的設計規范比較落后,在震后已經基本都是危房,不能住人。

  3600人僅領到8頂帳篷

  “蘆山縣人口12萬,寶興縣5萬,而天全縣有15.5萬人。我們其實是受災重地。”天全縣環保局局長趙韓軍說,天全災情不容忽視,救援物資嚴重缺乏。

  昨天上午,在天全縣人民醫院的大棚子里,一位女醫生正在調整搭在上面的塑料布,縣人民醫院內三科的病人大部分都被安置在了這個大棚子內。這種大棚子是農村人家辦紅白喜事用的,醫院花80塊錢一天租過來安置病人。雨水不時從帳篷的縫隙中漏下來,打濕桌上的病歷本。

  李魏希是天全縣一名初二學生,地震發生后,14歲的她一直跟著青少年志愿者隊伍在醫院等各地做義工。她說,雖然天全救災物資缺乏,但運輸救災物資的大貨車都直接往蘆山和寶興方向去。

  屬于重點建筑的醫院尚且難以應付,普通居民如今拿到的救災物資更是微乎其微。昨天中午,在天全縣北城街的大黃銅村,李英剛剛領到兩瓶礦泉水,這是她在地震后領到的唯一救災物資。而整個大黃銅村近3600人,僅領到了8頂帳篷。

  天全“內傷”影響救援

  確實,在震后的災情航拍中,天全縣的房子基本都還站立著。房子倒塌少,使得天全縣死傷人數不多,也使得外界看不到天全的“內傷”,在震后救援和災后重建中相對滯后。

  “蘆山是外傷,天全是內傷。”70歲的高紀志是一名退休教師,也是天全“關工委”的副主任,在對記者訴說天全災情的時候,老人家痛哭失聲。

  小河鄉是天全縣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房屋90%損毀,成為了“站立的廢墟”。小河鄉的鄉委書記高興國說,小河鄉里接收到的物資基本靠縣里調配,而縣里由于物資緊缺,每個鄉鎮只能分一點,村民們大多數靠自救。根據鄉政府的統計,到23日的上午9時,小河鄉已安置災民329戶,還需要2800頂帳篷。

  縣環保局局長趙韓軍說,蘆山地震發生后,天全縣第一時間派出了幾乎全部的青壯年預備役民兵去了蘆山參與搶險救援,但沒料到自己的情況也如此嚴重。

  更讓他和高興國擔心的還不是目前救災物資的缺乏,而是災后重建的長遠問題。“一戶房子垮了就是幾十萬,靠自己來災后重建相當困難。”高興國說,目前政府的做法是“鼓勵自救”,但這只是條件所限之下不得已的選擇。

  令人欣慰的是,縣里調配過來的物資陸續抵達,情況變得樂觀起來。這幾天,忙于接收、調配、發派物資,鄉政府內忙成了一團。昨日下午有一批帳篷送到了鄉政府院內,聞訊而來的村民紛紛趕到前來領取,異常熱鬧。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