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進入全民健心時代
2013-06-13

中國進入全民健心時代

2013年06月13日  來源:光明日報

  全民健心在行動

  “壓力山大”是時下一句流行語。在北京的地鐵電視里,播放著一位北漂歌手創作的歌曲《我的“鴨梨”(壓力)大》。據報道,不僅在校學生,連人們普遍看好“高地位、高穩定、高收入”的公務員隊伍,超6成的人感覺“生活高壓、工作高壓、輿論高壓”。

  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為我們減輕心理壓力,實現心理健康,做好精神障礙預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防心“病”,隨時給心靈保鮮

  今年5月,北京幾所高校接連發生學生墜樓事件。5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一名女生在校園內跳樓身亡。一位知情者說,長期的學習壓力,心理難以調適,加上并不樂觀的就業形勢等原因,大學生普遍感到前所未有的重壓。

  此前曾發生的富士康公司“十二連跳”事件等,都是在難以承受的各種壓力之下,通過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個體生命的悲劇。

  在社會轉型期間,市場經濟帶來了激烈競爭,生活節奏、工作節奏的加快,住房、工作、婚戀、人際交往等問題,都成為壓力的來源。焦慮、抑郁、憤怒、牢騷、浮躁、悲觀、失落等消極情緒較為普遍,專家認為,這些都是心理疾病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目前,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約占疾病總負擔的20%左右。有超2600萬人患抑郁癥,七成患者伴有焦慮癥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家公務員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副主任祝卓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癥,如果心理干預不及時,很可能帶來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

  祝卓宏說,目前,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正在開展一個題為《快樂生活,愉快工作》的心理健康巡講,受到干部職工普遍歡迎。祝卓宏說,我們要在工作、家庭、社會的多重壓力下尋求情緒的調節和心理的平衡。增強自我覺察,主動應對壓力,隨時給心靈保鮮,預防心理疾患的侵襲,做好心理調適,就能快樂生活,愉快工作。

  “呵護心靈”,激發個人正能量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員工幫助計劃,通過心理專業人員對組織以及員工進行心理診斷和建議,提供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員工及其家庭成員解決心理和行為問題。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90%以上建立了EAP。近年來,我國有2000多家企業引入EAP計劃,幫助員工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個人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種種困惑或問題,也能夠幫助員工獲得健康心理。但這個數字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還是微乎其微。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指出:“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隨后,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今天,在一些大學里,心理咨詢服務初顯成效。一些中小學校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舉辦專題講座,有的建立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熱線。一些學校還為心理健康教育配備了專兼職教師,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服務。雖經10余年的努力,學校的心理學普及和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

  精神衛生問題,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培育任重道遠。人們從出生到暮年,隨時需要心理呵護。一方面,我們精神衛生尤其心理健康服務人才短缺,一方面許多人“諱疾忌醫”,不愿承認和接受包括心理咨詢、干預在內的治療,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每位公民都應積極主動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學會管理情緒、調適心理;即使心態沒有問題,也需要用積極心理激發正能量,使心理狀態得以理性平和、良性發展。針對兒童而言,早期家庭教育的熏陶就顯得尤為重要,稱職的父母應該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起初階段、從心靈深處引導和關懷兒童健康成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史占彪教授說。

  史占彪在機關心理健康巡講中提到,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善、智力正常、認知合理、情感平衡、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只要我們努力做到積極樂觀,保持熱心;心平氣和,學會安心;機智主動,適時舒心;良性暗示,懂得放心;培養性趣,經常開心,我們就會獲得健康心理快樂心態,提升朝氣、底氣和正氣,獲得自我正能量。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石林指出,在國外有很多類似“互助小組”的社會組織,大家在心理醫生的引導下相互傾訴自己的遭遇,把不滿、抑郁情緒都發泄釋放出來,讓別人對你的遭遇感同身受,這種“同病相憐”的感覺會幫助你釋放掉很多不快的情緒。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成立了“心靈之約俱樂部”、“呵護心靈,從我做起”、“愛心工作室”等民間組織,有的地方開始探索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方式,有的機關開始嘗試建立“健心房”,著手職工心理測評工作,一些機構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外,還利用互聯網開展網上心理疏導等項目,一個全民健心的行動正在興起。

  實施職業資格準入,還需法律護航

  “左手一位律師,右手一位心理醫生。”在人人感到“壓力山大”的時代里,心理咨詢治療已經成為我國公民的強烈需求,與此同時,《精神衛生法》應運而生,為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精神衛生法》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國家都為此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磨礪了27年后終于施行。它承載著厚重的健康期待,填補了我國精神衛生領域的法律空白。

  這部法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用人單位、各類各級學校、媒體、社區、家庭都要關注精神衛生問題,共同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并且規定了心理咨詢在用人單位、學校、醫院、監獄等場所以及社區或慈善機構開展,綜合醫院應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開設精神科門診或者心理治療門診,規范了心理咨詢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從業標準等。

  “要重視發揮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的作用。”朱永新委員早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精神衛生法草案時便提出。他建議,國家要實施心理咨詢師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心理治療師應當擁有醫學、護理學、醫學(臨床)心理學或心理學相關專業的本科以上的學歷。他說,我國每年培養的和精神衛生有關的心理學人才,大概有3000人左右,這些人應該是精神衛生領域的主力軍。

  但是,面對公眾的心理需求,我國心理學專業人才還是太少。據了解,在美國每1000人當中就會有一位心理健康工作者。目前中國只有30多萬人取得了心理咨詢資格證書,當前我國的心理咨詢行業發展落后于國民的需求。

  史占彪教授說,《精神衛生法》的出臺,對于心理健康促進、精神衛生醫療很有意義。國家從法律層面確定了方向,給予了定位和保障,對于未來的行業發展具有高度的指引作用。當然,我們要把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區分開來。精神障礙的發病因素主要來源于遺傳及生物性因素,應在醫療衛生的框架下進行診斷和治療;而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更多的源于可理解的“心理-社會-文化”因素,需要在社會學和心理學框架下由心理學工作者進行咨詢和輔導。將二者進行區分,有助于引導公眾尋求對口、到位的專業支持,從不同層面推動人們走向健康、幸福生活與快樂工作。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