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食品仍是影響國人安全感首因
2013-07-05

食品仍是影響國人安全感首因

2013年07月05日 來源:《小康》雜志

  究竟是什么影響了中國人的安全感?《小康》希望通過調查能揪出這些潛在的“殺手”。在20個各種各樣的可能影響到安全感的因素中,受訪者選擇最多的五項依次是“食品安全不能讓人放心”、“環境污染嚴重”、“所在城市貧富差距過大”、“醫療得不到保障”和“信息財產安全容易泄露”

  四處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紅了。

  “中國大媽”其實并不僅指參與搶購的婦女——只要社會環境中的“不確定”、“不透明”足夠多,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中國大媽”。新浪網友楊洋的這條微博,道出了部分國人的內心感受。

  戲謔背后,每個人都真的有過“中國大媽”的舉動。十年前,“非典”來襲,板藍根瞬間成為“金鳳凰”,被國人爭相購買;前年,日本大地震引發核泄漏危機,中國各地又上演 “搶鹽”鬧劇;2012年,當傳言中的“末日”臨近,蠟燭又變成了“奢侈品”。今年一至四月,隨著霧霾天氣來襲、禽流感疫情出現,國人搶購的已不僅僅是口罩……

  中國人會為哪些安全問題擔憂?哪些城市的人對自己生活的地方安全感評價最高?2013年4月底,《小康》雜志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本次調查采用了基于實名制的NetTouch網絡調研方法,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此次調查樣本框的確定兼顧性別、年齡段、受教育程度、職業等分布,調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將估計誤差控制在3.2%。

  “中國平安小康指數”分別從社會治安、衛生安全、生產安全、經濟安全、心理安全等五個方面進行衡量,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統計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本年度“中國平安小康指數”為75.2,以上五個方面的指數分別為82.3、67.5、81.7、70.1、74.6,均比上年度有所提高,其中社會治安指數升幅最大,比上年度提高了3.1,心理安全指數升幅最小。

  《小康》還重點對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廈門、長春、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太原、呼和浩特、重慶、成都、西安、蘭州這16個城市居民的平安感進行了調查,去年排名墊底的廣州,今年來了個漂亮的“大翻身”,上升至第二;今年新增加的調查城市長春則成為了真正的“黑馬”,摘取到“冠軍”的頭銜。

  影響國人安全感首因:不放心食品安全

  “總體來說,您有安全感嗎?”

  在《小康》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進行的調查中,男性受訪者占比51.5%,女性受訪者占比48.5%,受訪者年齡集中于26至45歲。這些人當中,過半受訪者表示有安全感,其中46.6%的人“比較有安全感”,8.5%的人“非常有安全感”,這兩個數據分別比2012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和4.1個百分點;相應地,今年表示自己“不太有安全感”和“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人各占比12.8%和2%,分別比去年降低了5.1和2.1個百分點;還有30%的受訪者給出了“一般”這個相對中性的答案。

  今年5月初,《小康》還聯合新浪網在網絡平臺發布“2013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問卷,在參與網絡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比例高達70.3%,女性占比29.7%,受訪者年齡集中于36至55歲。這些人當中,選擇“一般”的最多(34.4%),其次是“比較有安全感”(28.1%),再次是“不太有安全感”(27.3%),接下來是“特別沒有安全感”(6.3%)和“非常有安全感”(3.9%)。

  雖然明確表示自己缺乏安全感的人并不算特別多,但在心方向心靈成長工作室資深心理咨詢師李序看來,中國人還是普遍比較缺乏安全感的,在某種程度上,不安全感恐怕已經形成了大家的“集體潛意識”,“可以說,大部分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安全感。”

  國人的很多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安全感的缺失,比如搶購,比如戀愛時不停地向對方確認到底愛不愛自己;再比如從網上看到或從其他人那里聽到關于食品衛生、治安狀況、地震預言等消息的傳言時,能夠做到“完全不信”的受訪者僅占比3.5%,其余的人則都會不同程度地相信那些非官方發布的信息,并做出一定的反應,其中29.4%的人會“四處打探消息”,7.8%的人甚至會因此而恐慌。

  究竟是什么影響了中國人的安全感?《小康》希望通過調查能揪出這些潛在的“殺手”。在20個各種各樣的可能影響到安全感的因素中,受訪者選擇最多的五項依次是“食品安全不能讓人放心”、“環境污染嚴重”、“所在城市貧富差距過大”、“醫療得不到保障”和“信息財產安全容易泄露”。如果單獨分析影響男性和女性安全感的因素,則會發現男女確實有別,男性更容易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地政府對犯罪打擊力度不夠”對他們的安全感影響最大;而女性更容易受到議論紛紛的干擾,“經常聽到別人議論違法侵害事件”對她們的安全感影響最大。

  在心理咨詢室里,李序所面對的來訪者,大部分為女性,“女性常常嚇唬自己,她們的想象特別豐富,總是說我覺得某個人或某件事會如何如何,這種負性的想象往往是導致她們安全感低的主因。”李序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上女性的很多想象并沒有真的發生,“而她們卻要用沒有發生的想象來構建自己的行為,這就比較可怕。”

  與“食品安全不能讓人放心”成為影響國人安全感最大因素相應的是,七成(71.7%)受訪者表示了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在《小康》連續四年發布的“最讓人擔憂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中,“食品安全”也是連續四年排在榜首。

  雖然71.7%這個數字比去年81.8%的數字低了10.1個百分點,但其卻比列在榜單第二位的醫療安全高出了28.4個百分點,足以說明了“食品安全仍是最大不安”的現實。

  瑞安一高中食堂早餐驚現老鼠頭和胡須根、江蘇團伙用老鼠肉冒充羊肉銷往上海江蘇等地、農夫山泉陷入質量門、美素麗兒奶粉摻雜過期奶粉、費列羅巧克力驚現活蛆……2013年以來出現的這一系列食品衛生安全事件,讓民眾惶恐不已。

  這一問題亦引起新一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日前,李克強總理針對摻假羊肉和毒生姜等食品安全問題指出,一定要高度重視、嚴格監管、嚴厲打擊,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亂。新成立的國家衛計委就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評估等工作專門下發通知,再次強調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清理。

  5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機構改革“三定”方案公布,食品安全的主要監管部門由從前的五個減少為現在的兩個,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和農業部。而新的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增設三個司局監管食品安全。次日,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規劃財務司負責人王小巖說,目前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問題十分突出,要讓那些為了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

  公眾對醫療、交通、環境安全擔憂度提升

  2013年4月20日,江西景德鎮樂平市6歲女童小穎,在樂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左腿矯形手術。手術后,小穎的爸爸戴勝亮掀開裹在女兒腿上的被單后,發現小穎原本無需手術的右腿被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左腿卻毫發無損。事故發生后,更為惡劣的是,女童父母簽過字的麻醉知情同意書和手術知情同意書上,關于手術名稱的描述有被改動的痕跡,女童父親稱,“兩份知情同意書上的‘左’字被改成了‘右’字。”

  除了醫生“左右不分”外,近年來還有各種各樣的離奇醫療事故頻繁發生:2011年10月,重慶一已婚婦女原本要做安環絕育手術,卻被值班醫生弄錯手術順序,于是絕育手術變成了人流手術;2013年2月,西安一名男子因為腹痛到某大醫院就診,不料回家后卻發現病歷上寫著“月經大致正常”字樣……不久前,78歲的老人黃瑞光出院,搭乘院方有償提供的救護車,車上卻沒有醫護人員,只有一名司機貿然地將老人伸出鼻孔外的胃管插到了吸氧機上,造成老人腹部腫脹,口鼻眼流血身亡,雖然醫院表示“不會推卸責任”,但他們卻認為“這一事件肯定不是醫療事故”。

  由醫護人員甚至醫院司機釀成的這些“不靠譜”醫療事件,盡管只是個案,但從中折射出的卻是醫療服務行業的監管缺失,以及醫院方面管理的混亂無序。而頻發的醫療事故也降低了公眾對于醫療安全的信任度,“能夠放心地看病,打針、吃藥嗎?”面對這個問題,只有47.7%的公眾回答“放心”,人數尚未過半;在“最讓人擔憂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中,“醫療安全”超越了交通、環境、社會治安、隱私、信息等其他14個領域內的安全問題,排名第二;這也是“醫療安全”在此榜單中首次排在“老二”的位置上,2010年和2011年,“醫療安全”分別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去年又“回歸”到第三位。

  與去年相比,今年公眾對于“交通安全”和“環境安全”的擔憂度也有小幅提升,分別占據了榜單第三和第四的位次。去年,有網友總結道,“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這樣的說法引起了許多國人的共鳴,今年以來,“中國式過馬路”遭遇了“史上最嚴厲”的整治行動,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紛紛向“中國式過馬路”宣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人們對于“交通安全”的重視。2013年,除了“中國式過馬路”外,“中國霧霾”也備受公眾關注,面對霧霾天氣,以及“死豬事件”、“偷排事件”等環境污染問題,誰能給“環境安全”上個保險呢?

  社會治安狀況改善

  公眾呼吁“加強學生安全意識”

  《小康》調查顯示,對于所在城市的社會治安狀況,僅有7.5%的受訪者覺得“不安全”;過半受訪者覺得當前城市社會治安狀況較去年好轉,僅有7.0%的受訪者覺得當前城市社會治安狀況較去年差,其余受訪者則認為保持了去年的穩定態勢。社會治安狀況的好轉在連續四年發布的“最讓人擔憂的十大安全問題”排行榜中也有顯著表現,從2010年到2012年,“社會治安”一直排在榜單的第二位,今年則降到了第五位。

  在“城市中最讓公眾缺乏安全感的場所”排名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娛樂場所、火車站、城鄉結合部、網吧和馬路上,雖然學校的安全狀況并沒有進入這個排行榜的前五位,但并不意味著公眾對校園安全有著很高的滿意度,今年以來,多起校園事故,直接影響了公眾對于校園安全的滿意度,只有43.4%的受訪者表示對目前中國的校園安全狀況感到滿意。

  2月27日上午6時15分左右,湖北襄陽老河口市薛集鎮秦集小學發生踩踏事故,導致11名學生受傷,4名學生因搶救無效死亡;4月15日,復旦大學官方微博通報了一則“該校一醫科在讀研究生病重入院,寢室飲水機疑遭投毒”的消息,投毒嫌疑人正是黃洋的同寢室室友林某;“復旦大學投毒案”引發的震動還未消退,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兩名學生因玩游戲,由口角而動武,導致一名學生死亡……最近海南萬寧一小學校長陳在鵬與當地房管局職員馮小松帶6名女學生開房的惡性事件,更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不禁要問:怎樣才能保衛校園安全?

  參與“2013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的公眾普遍認為,“開設與校園安全相關的課程,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是維護校園安全的最有力措施。

  “復旦大學投毒案”和“南航宿舍殺人案”發生后,《小康》還對百余位學生進行了調查,45.1%的受訪學生覺得這些事情的發生不太會影響自己對同學的信任程度,31%的受訪學生覺得這些事情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自己對同學的信任,還有13.3%的受訪學生覺得這些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己對同學的信任,覺得完全不會影響自己對同學信任度的受訪學生僅占比10.6%。

  “很多人在網上感謝宿舍同學的‘不殺之恩’,雖然是玩笑話,但能感覺到,同學間的信任度還是受到了一些影響。”心方向心靈成長工作室心理咨詢師李婧分析說,“現在很多學校都以成績為導向,所以同學之間存在著比較激烈的競爭,據報道,復旦大學投毒案發生在同宿舍的同學之間,其實他們也沒有特別大的矛盾,都是小摩擦,卻已經上升到‘你死我活’的高度了,這種事情的發生與社會、學校和家庭也都有一定的關系。”

  學生如果在校內遇到危險事件,最佳的處理方式是什么?56.2%的公眾建議“及時求助社會相應機構,如110等,并保護現場”,25%的公眾建議“第一時間向學校或老師報告”,16.1%的公眾認為應“先逃離危險,其他事情過后再說”,還有極少數公眾提議“自行處理”。

  平安城市榜:長春、廣州、杭州位列三甲

  繼2010年發布“12城市居民安全感排名”,2011年發布“15城市居民安全感排名”,2012年發布“16城市居民安全感排名”之后,今年,“中國平安小康指數”在重點對16個城市居民的平安感受進行調查之后,再度發布本年度的“16城市居民安全感排名”。

  長春、廣州、杭州位列三甲;廈門、太原緊隨其后;長沙、濟南并列第六;接下來依次是上海、西安、北京、重慶、武漢、鄭州、成都、呼和浩特和蘭州。

  今年新增加的城市長春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黑馬,很多外地人對于長春的平安狀況也許并不了解,認為長春排名首位有些意外,但長春本地人對此并不十分驚訝,“雖然有一點沒想到,但我相信長春還是有這個實力的。”長春市民郭帥告訴記者,他感覺長春的治安狀況比較好,經常能看到民警巡邏,小區里時有安全知識等講座,心里感覺很踏實。

  2012年,長春市在逐步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穩步推進“平安長春”建設,努力打造“全國治安一流城市”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今年又部署了“安全建設年”工作。在4月7日舉行的全市“安全建設年”大會上,長春市長姜治瑩強調說,城市安全一頭連著發展穩定大局,一頭連著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

  廣州這一次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去年,廣州排在最末位。曾經,人們提起廣州,都離不開小偷和搶劫猖獗的話題。2006年,《小康》在讀者和網民中對中國37個大中城市的治安狀況進行調查評選,廣州被列在了治安最差的十大城市之首。《小康》記者赴廣州進行實地調查采訪后,推出了“聚焦廣州治安”的封面故事報道,分“治安篇”和“社會篇”對廣州治安問題進行了剖析,當時,作為廣州公安局研究室智囊之一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說,“廣州的治安問題反映的不僅僅是廣州的治安問題,更是中國問題。”

  7年之后,廣州的安全狀況終于有了較大的轉變(詳見本期《廣州治安:從倒數第一到躍居前列》)。

  轉變不易,從一座座城市的進步中,才能看到整個中國的進步。《小康》調查顯示,從總體上來說,公眾對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安全評價較高,只有12.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的城市“不安全”。2013年,是訴求、是理想的“平安中國”和是現實、是行動的“法治中國”,正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被中國人踐行著。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