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生態紅線將進立法階段
來源:浙江在線 發布時間:2013-11-26
杭州“生態紅線”規劃6年終于將進入立法階段
記者今天從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了解到,杭州的生態紅線管理法律法規有望明年制訂出臺。
生態紅線區域,里面有重要的生態產品,是重要物種資源與生態系統生存與發展的最小面積,對保障人居環境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杭州的生態紅線規定工作進行得如何?杭州的生態帶、生態功能區都是生態紅帶的代名字,杭州的這項工作從2008年起步。
市環保局自然生態處處長駱榮強介紹,目前,杭州已經出臺生態功能區規劃,在1.66萬平方公里內設置281個禁止準入區、限制準入區、以及優化準入區;同時規劃6條生態帶,從不同方向環繞在城市周圍,這些生態帶形成一個個生態單元,如果把城市比作細胞,那么這些生態帶就像細胞膜一樣保護著我們。
駱榮強介紹,杭州還要從立法的角度把生態帶保護起來,任何新項目在規劃建設前,都要把“生態紅線”作為第一道防線,一旦“踩線”,就進入一票否決。
生態保護人人有責全民動員
保護生態,有了好的規劃和機制保障,也需要全民形成一致的合力,一起來建設完善我們的生存環境。
在今天舉辦的“攜手建立美麗中國”主題對話中,來自各領域的環保人士都紛紛表示,守護、恢復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人人有責。
光大環保(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曙光表示,國家要發展,企業要發展,但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不管人住的房子有多大,財富積累得有充裕,但大家呼吸的是同樣的空氣,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浙江超威集團副總裁楊元玲認為,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既是環境破壞的受害者,也是環境改善的受益者。企業要把生態理念融入到經營管理中,成為一種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觀,傳遞給每一位員工。
被譽為中國最美縣的桐廬,這幾年的發展也是主打“生態牌”。桐廬縣委書記毛溪浩介紹,桐廬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寧可發展速度慢一點,也要保護好山水。“我們把生態作為最大民生、最大生產力,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絕不以影響后人的幸福換取我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