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植物基因組研究獲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14-02-26
中國科學報訊(記者李潔尉 通訊員周飛)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科學家在喀斯特植物基因組大小的進化及環境適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新植物學家》雜志上。
物種基因組大小的進化包括適應性和非適應性等多種機制,但不同機制在基因組大小進化過程中的重要性卻存在爭議。
報春苣苔屬是我國華南喀斯特地區物種多樣性異常豐富的特有類群,又由于該屬植物具有強烈的生境專化性,因而是一個研究基因組大小進化及環境適應的理想系統。
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康明等在廣泛野外調查和取樣的基礎上,重建了報春苣苔屬的系統發育關系,采用流式細胞儀報道了該屬植物100多個物種234個居群的基因組大小和比葉面積,首次報道了56個物種的染色體數目。在此基礎上,采用系統發育比較生物學理論和方法,研究了基因組大小進化模式及其與生態環境因子的關系。
研究結果發現,報春苣苔屬植物的基因組大小變異受到強烈的系統發育影響;同時報春苣苔屬植物的基因組大小變異具有環境適應性,基因組小的物種可能由于其對DNA合成必需元素的需求較少,因而在低緯度的干熱喀斯特生境中更具選擇優勢。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報春苣苔屬植物基因組大小的進化是中性進化和適應性進化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