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耳再造 實現“私人定制”
來源:揚子晚報 發布時間:2014-02-28
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劉敏 俞鑫 程守勤 記者 楊甜子)3D技術用在臨床,會給患者帶來怎樣的福利?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燒傷整形科,3D打印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小耳癥患者的耳再造上。
6歲小耳癥患者見到了自己的“耳朵”
東東(化名)今年6歲了,是中大醫院整形外科耳再造的一個小患者。因為先天性小耳癥,東東的左耳比右耳小了很多,也沒有完整的耳廓外形。在中大醫院整形科,東東幸運地成為了3D打印技術應用與耳再造的受益者之一。
3D打印的技術人員用一個手持型的掃描儀將東東的右耳朵360度的掃描。掃描后在電腦上呈現出三維效果圖,然后3D打印機將鏡像后的耳朵打印出來,一只栩栩如生的耳朵的模型就展現在記者面前。從掃描到制作完成大約花費3個小時的時間。還沒有經過手術,東東就見到自己未來的耳朵長成什么模樣,十分開心。
江蘇省整形外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熊猛副教授介紹,3D打印的耳朵會讓雕刻耳朵的過程變得更加精細。在術中,醫生按照3D打印出的模型進行手術,取代了之前用膠片剪出來的平面模型。讓醫生手術中更加心中有數,做出來的耳朵更加個性化,是專屬每一位患者的“私人定制”。
6-9歲是耳再造的最佳時期
熊猛主任介紹,先天性小耳畸形主要表現為耳廓的缺損,僅殘留畸形的軟骨及耳垂,沒有外耳道,CT檢查可以發現中耳和內耳發育不良,同時患者的聽覺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礙,這種先天性畸形在7000個新生兒中可能會有一個。而耳再造的過程分為兩期,第一期是把一個由硅橡膠制成的擴張囊埋入耳再造部位的皮下,埋入一周后不斷向擴張囊內注入生理鹽水,為再造耳朵預制出足夠的皮膚,一般二三個月后皮膚擴張完成。第二期手術是造出真正的耳朵,目前多是選擇患者自身的肋軟骨雕刻成與正常耳朵一樣的耳軟骨支架,然后置入擴張的皮膚下,完成耳朵的再造。
專家指出,6歲至9歲的患者施行耳再造手術最佳,太晚手術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鏈接
中大醫院征集無耳患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推出第7屆“愛耳行動”公益活動。即日起向全國征集無耳或小耳患者,并將從中篩選兩名家境特別貧困的特殊耳缺損患者免費施行耳再造整形手術。凡年滿6周年的無耳、小耳患者,可直接到中大醫院本部門診大樓8樓整形外科門診報名登記,或撥打電話(025)83272212報名登記,患者及家屬也可將相關病史資料和耳缺損患者照片以E-mail郵件形式發送到zdyyzxk@163.com,或者掛號直接郵寄到:江蘇省南京市丁家橋87號,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