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技術進步加速能源革命
2014-10-10來源:國家電網雜志

    在全球能源格局的急劇變化和地緣政治的加速角力中,能源發展從供需結構、生態平衡、國際政治等方面均面臨著迫切的轉型需求。隨著技術的創新發展、互聯網時代對能源行業的深刻影響,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立成為未來能源健康、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一場能源革命將不可避免地到來,而電能將成為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并為這場革命提供新動力。

  能源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現代社會運轉的動力。歷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伴隨著替代性燃料的出現和“能源的革命”。過去十多年,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在經濟發展和社會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甚至“全球互聯”和“信息智能”被視為新的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加之“頁巖氣”革命和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全球能源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全球能源行業面臨新機遇。

  能源格局深刻調整下的轉型之機

  一方面,長期存在的化石能源供需關系正在發生著變化。盡管常規化石能源在未來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頁巖氣、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和海上石油正在為供應端提供越來越多的機遇,全球能源供應正呈現多中心的局面。發達國家的傳統化石能源消費量趨于穩定甚至下降,特別是隨著美國“頁巖油氣”革命,西半球油氣產量迅速增加,而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地區和發展中國家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全球能源需求重心逐漸東移。兩方面綜合結果使全球能源貿易流向和定價機制正在發生轉變。歷史表明,國際能源貿易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也創造新的市場和新的就業機會。能源格局的這種調整也必將是巨大的經濟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隨著發達經濟體進入后工業時代,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步伐明顯加快。為了應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傳統化石能源安全、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諸多挑戰,在能源開發方面清潔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低碳化石能源逐步替代高碳化石能源,高碳化石能源潔凈化利用。2011年,丹麥、西班牙、德國的風電電量已分別占到其用電總量的29%、15%、11%。2012年,德國光伏發電已占其發電量的4.5%。同時,在動力革命過程中,能源利用將以電為主要動力和燃料來源,最終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將占主導地位。事實上,發達國家電能基本上替代了天然氣成為居民主要用能。隨著儲能技術的發展和電動車技術的創新,電能逐步替代石油作為動力來源已經不是幻想。

  伴隨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國際能源政治格局重組和分化加劇。能源從來都是一個政治問題,美國傳統上對中東產油國和全球能源運輸通道的掌控本身就屬于國際政治范疇,俄羅斯也始終將“能源外交”作為與獨聯體、歐洲和亞太諸國進行政治博弈和經濟合作的手段。飽受美國金融危機拖累和高度依賴俄羅斯油氣資源的歐洲,深受能源地緣政治之壓,目前正在加快能源升級,實現能源的長期清潔化替代成為這些國家的不二選擇。在“美國能源自主”的背景下,其中東政策的轉變、重返亞太的“再平衡”戰略將使國際政治格局出現新一輪重組。與此同時,依賴能源出口重振大國威望的俄羅斯,不僅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應對遲緩,也因“烏克蘭危機”導致其油氣開發長期戰略——北極大陸架和致密油氣的開發可能受挫。在遭受西方國家金融和技術制裁的情況下,俄羅斯能源“東向”政策的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歐亞大陸整個地緣政治的走勢。

  技術進步加速能源革命

  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的技術無疑是過去數十年里能源領域最重要的技術創新之一,由此推動的進步為全球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油氣供給來源,獲得了以前無法經濟開采的油氣。同時,精細化發展的技術能夠更加有效地在勘探、鉆井、開采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技術的進步還降低了運輸的難度和成本,液化天然氣(LNG)的生產和貿易迅速增長,跨境大口徑管道的建設和維護,都為全球天然氣貿易量的大幅增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

  技術進步還進一步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地位的上升。在目前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趨勢中,以水電、核電、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和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相當迅速。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中循環再生,核能則具有能量密集、成本低廉和溫室氣體排放少等優點。

  此外,技術的進步還將帶來能效的提高。美國劍橋能源咨詢公司指出,“能效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能源,在應對能源需求增長的所有選項中,能效可快速最大程度地提供能源,降低能源成本,減少溫室氣體,增加能源安全”。提高能效,最主要的途徑就是依靠技術進步,比如照明技術從白熾燈發展到熒光燈,再到LND燈,除了日常家用,工業企業的技術進步也是提高能效的重要途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的進步將為能源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機遇。

  大數據

  催生“互聯網能源”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最近提出樹立全球能源觀,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統籌全球能源資源開發、配置和利用,從而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潔、高效和可持續供應。事實上,能源的生產、供應和消費應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實現集中與分布式相協調、多種能源相互融合、供需聯動和高效市場化配置的現代化體系,通過互聯網解決能源信息互通,促進能源交易方式向互聯網模式轉變,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能源效率,實現實時供需平衡。

  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互聯網已經深入到能源行業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油氣、電力還是新能源,無論是能源生產、分配還是消費,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數據采集、傳輸和儲存正變成行業的標準行為。而累積的海量數據,正成為新的寶庫,有待于挖掘和運用,成為推動能源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能源行業的數據還存在數據量大,但數據分散、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重復等問題,但通過智能采集和分析診斷技術、分布式智能電網技術和能源智能管理系統等技術的應用,將逐步實現能源領域的大數據時代。

  能源互聯

  樹立新的能源安全觀

  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6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家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可以概括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四個革命”是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一個合作”就是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這是我國能源發展的國策,為我國能源行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能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需要認識到,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需要通過“能源體制的革命”來實現。長期以來,受制于經濟高速發展的保供壓力,能源管理核心是供給問題。但基于“供給側”的能源管理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模式轉型的需要,深化能源體制改革迫在眉睫。一定意義上,能源體制革命是能源生產革命、消費革命和技術革命的制度保障。必須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此外,還必須改革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和健全能源法制體系。

 

 

  在這一背景下,樹立新的能源安全觀非常重要。傳統的能源安全觀是在濃厚的地緣政治因素環境下形成的,看重能源自給水平和獲取能力。中國的對外能源合作局限于資源合作,如資源的勘探開發、儲運和貿易,同時在資源的獲取方面同歐美等能源消費大國進行直面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獲得資源的成本和代價。而在美國能源自主程度逐步提高,對外油氣依存度大幅下降,歐洲能源消費量區域平穩的情況下,中國的能源安全觀需要有所突破。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全球能源互聯網理念指導下,從個體安全轉向集體安全,在資源合作的基礎上擴大技術合作和機制合作,在對外競爭的同時加強內部協調,通過一體化合作、多邊合作等實現全球能源安全。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