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課題于2013年12月啟動,歷時近一年的研究和討論,形成課題綜合報告和6個專題報告,為《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的編寫提供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任課題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任副課題組長,十位院士和六十余位專家參與研究。該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在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之下,中國百年來氣候變化的實測特征以及對未來的預估;氣候變化對青藏鐵路、高速鐵路、水利水電、電網工程、生態工程、沿海工程以及能源工程等七類工程的氣候變化影響與對策。
會上,杜祥琬介紹了該課題的研究意義。他說,這一工程立項的科學基礎之一是適應氣候變化。我國眾多的大型工程事關國計民生,其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以及運行效益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而重大工程都是百年大計,為了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認識、評估氣候變化對工程的影響以及重大工程應當如何適應氣候變化。他指出,適應是以降低脆弱性,降低氣候風險為目標的,主動有序的行動,趨利避害,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對于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他期待這份報告的發布能夠在重大工程建設方面引起社會各界對氣候變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