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環保夢想
9月底,記者見到劉俊江時,他仍在為一項在山西省范圍內開展的公益環保活動做著前期準備工作,近期,他將在全省以小學為主,開展“水知識和水資源保護”的環保知識講座。談起幾年前進行的公益環保活動,他說,每個人都是熱愛大自然的,和諧的真諦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環保的最高境界就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在身邊的環境中,只要每個人愿意做,每個人都會成為“環保衛士”。
劉俊江出生于山西臨汾古縣,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多年,每次回到家鄉,看到荒蕪的山脊,污濁的河流,他總是帶著幾分凝重。山西有很多植被覆蓋率低的缺水城市,由于亂排亂放,水域污染惡化、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這成了劉俊江自費進行母親河—長江、黃河公益環保宣傳活動的動力。
“公益環保宣傳的目的主要是喚醒人們保持自然的完整性和多樣性。看到生態環境逐漸退化,生物鏈不完整,我希望人和自然能和諧相處,讓更多的人‘從我做起’,用行動去愛護我們身邊的家園,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于是,劉俊江開始了5萬多公里的母親河環保公益行。
走遍長江黃河
劉俊江的公益環保宣傳行動涵蓋節約使用淡水資源、保護原生態森林資源、善待動物生命平等、尊老愛幼綠色奧運等內容,沿途各地,他都會拉起宣傳橫幅,向當地群眾講解環保知識,發放環保傳單,宣傳環保理念,沿途征集綠色簽名累計不低于百萬人次,發放環保傳單也有百萬張。從用水常識到淡水危機,從荒漠化到全球變暖,每到一處,他都會成為媒體和社會關注的焦點。他說:“一路上,看到了黃河、長江沿岸各地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也目睹了令人痛心的環境污染。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對環境保護有感性認識,保護環境先從愛護身邊的環境做起。”
途中多次遇到困難,他都用樂觀的心態走完了全程,正如全國各地幾萬名網友的心聲:“這是一種執著的環保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讓你堅持前行。”那幾本蓋滿沿途全國各地郵戳的筆記本和一摞摞微微發黃的百萬人簽名條幅,記錄著劉俊江丈量母親河的腳步。兩年多的時間,5萬多公里的行程,30多個省級行政區,百萬人環保簽名。這次“環保行”在其人生經歷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注山西母親河
“長江、黃河公益環保宣傳行”結束后,劉俊江把山西的母親河—汾河作為考察對象,從汾河源頭寧武縣一路緩緩到達黃河口,用幾個月時間完成了 “汾河公益環保行”,并詳細記載了沿途各種生態環境的變化。他說,我省關于汾河的很多官方文獻資料,多用經濟指標來衡量汾河流域的過往歷史,缺少用生態意識去維護汾河生態的多樣性、完整性、系統性。劉俊江說:“我希望大家有一種憂患意識,水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的缺失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如果在缺水的日子里,同時把一杯水和一杯汽油放在你跟前,我相信大家都會選擇那杯水的。”
在行走汾河的過程中,他思考了很多問題,比如“上游、中游、流域的支流各類水電站、攔水壩、灌溉渠、鋼鐵廠對汾河斷流的影響”“如何發展人與汾河生態的和諧關系”等。他說,目前很多類型的環保活動都流于形式,走馬觀花,沒有起到實際的效果。希望借此行動,結合媒體力量,敦促相關政府部門做好汾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工作,把國家投入汾河治理的費用每一分錢都切切實實花到汾河生態保護上。
采訪過程中,劉俊江表示,自己只是普通人,做的環保活動也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環保是廣義的,其實只要維護好身邊的環境,就是環保的具體表現,每個人都能把身邊環境維護好,用行動影響別人,社會風氣就會逐漸變好,也就提高了環保意識的覆蓋性。目前,在他的家鄉古縣,從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到社會大眾,大家的環保意識都在發生顯著變化,參與環保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傾心環保發明
劉俊江熱心公益環保事業,他關于環保的發明、創造皆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他表示,只要用心感悟、發現生活的“真、善、美”,每個人都是發明者。他設計的 “城市自來水管網發電裝置”,在城市自來水主管道中安裝一個裝置,利用水流動力來發電,把電儲存在蓄電池中。然后用這些電為城市公用設施提供電能。他的另一項環保專利—“太陽能車載電動空調”也是從生活實際出發而產生:車輛頂板安裝一塊太陽能板,把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為車內空調提供電能,從而節省燃油,倡導低碳出行思想。
“環保也是體現在生活中,只要每個人愿意做,每個人都會成為‘環保衛士’的。”劉俊江繼續在平淡的生活中踐行環保思想,用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