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網絡祭祀成低碳祭掃新風尚
2014-12-10來源:民政部網站
 “倡文明祭祀 行低碳環保”首屆網絡祭祀研討會在京舉辦

       12月6日,為響應民政部發出的“文明低碳祭掃”的號召,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和北京良策世紀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慈恩天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倡文明祭祀 行低碳環保”首屆網絡祭祀研討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相關部委、科研機構的領導和專家,網絡祭祀平臺研發人員和平臺用戶代表,以及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二十多家新聞媒體共9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研討會就傳統祭祀活動在現實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如何開辟和完善網絡祭奠平臺,使群眾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進行了探討。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網絡祭祀不僅能滿足人們追念圣祖、緬懷英烈、拜謁先人的心理和文化需求,而且更經濟、更環保、更安全,是值得大力推廣的祭祀方式。網絡祭祀平臺的推出,既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又是在新形勢下的創新。

       理性對待傳統祭祀方式

       祭祀,是人們慎終追遠、緬懷逝者、寄托哀思的主要方式,也是以“禮”為代表的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對引導社會成員思想行為、培養道德意識、塑造價值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儀式自我國古代便植根民間,風俗各異、種類繁多,表達了人們對國泰民安、家族興旺的向往與追求,由此衍生的祭祀文化源遠流長,至今依然影響著中華兒女的生活方式,通過祭祀培養我們對傳統的敬仰,對個人與社會都大有裨益。

       傳統的祭祀習俗是通過拜墓地、燒紙錢、放鞭炮、焚香、燃燭等形式來寄托后人無盡的哀思。然而傳統的祭祀形式在表達緬懷與寄托哀思的同時,其所固有的一系列陋習不免令人擔憂,如墓地對稀缺土地資源的占用,清明、重陽、除夕、中元等傳統祭祀節日期間焚燒祭品所帶來的嚴重空氣污染、火災隱患、交通擁堵及物資浪費等眾多問題。

       我國每年修建墓地約2000萬座,土地占用量每年以10萬畝的趨勢上升。據民政部之前發布的《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每年清明節燒掉的祭品相當于砍伐至少1萬棵樹木,且呈上升趨勢;每年清明節期間,全國群眾祭掃總數均超過1億人,大大增加了交通擁堵和汽車尾氣排放,通過焚燒祭品等方式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達700萬噸和150萬噸,同時還造成大量火災隱患。

       網絡祭祀成文明新風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祭祀這種新興的祭祀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表示:網絡祭祀是低碳、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值得大力提倡;無論對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還是對利用科技傳播文明,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網絡祭祀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積極研發出了一批基于互聯網的網絡祭祀平臺。網絡祭祀平臺的使用者借助一臺可以聯網的終端設備(電腦、手機等),便可隨時隨地參與到傳統祭祀活動中來。其中,具有3D技術支持的網絡祭祀平臺,還可以實現較為逼真的場景氛圍,輔以規范的祭祀儀式及行為設定,帶給使用者身臨其境的使用體驗。 

       與會專家表示,網絡祭祀作為傳統祭祀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相結合的新的祭祀方式,可以妥善解決傳統祭祀所遇到的土地、環境、交通等諸多現實問題;日益進步的3D技術、深入的文化挖掘及精益求精的制作態度,能為人們的網絡祭祀之行帶來更為真實、莊嚴的體驗,讓更多人接受網絡祭祀這一低碳環保、文明的祭祀方式。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