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托近日頻頻走入公眾視線,萬向信托、國民信托、湖南信托等公司紛紛成立公益信托,用于環保、幫助弱勢群體、改善貧困兒童的學習生活條件等。信托公司努力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方向探路,但剛剛起步的公益信托還面臨著募集資金等難題。
今年下半年以來,公益信托打破沉寂的狀態,9月底,國民信托發行“愛心久久—貴州黔西南州貞豐四在小學”公益信托計劃,資金主要專項用于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一所小學所需的軟件和食堂等硬件的改善。
同月,湖南信托發行了湖南省內第一只公益信托—湘信·善達農村醫療援助系列公益信托計劃,社會機構及個人可100元起投該信托。該信托今年擬投入捐贈資金不低于1000萬元,完成4-5個鄉鎮衛生院以及部分村衛生室的建設任務,其中湖南信托捐贈500萬元。此外,8月安徽國元信托也推出一款公益信托,用于改建金寨縣斑竹園鎮沙堰希望小學;6月中旬,萬向信托推出了“萬向信托—中國自然保護公益信托”,這也是國內首個自然保護公益信托。
事實上,公益信托在國外發展較早,但是國內目前的公益方面主要是依靠基金形式。需要指出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公益信托便開始探路,如“西安信托‘5·12’抗震救災公益信托計劃”于2008年6月成立,全部款項由陜西省民政廳負責協調、安排用于災區學校建設等公益項目。
近幾年,信托公司在公益信托方面仍在不斷地探索,如百瑞信托去年底成立百瑞仁愛·天使基金項目,擬通過該項目建立腦癱兒童救助長效機制,今后也欲借此打造公益信托的品牌。據信托業協會最近發布的《中國信托業201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披露,2013年信托業共開展公益信托及類公益信托項目39個,涉及總金額達129.17億元;信托業社會公益捐贈總額1.21億元,直接惠及受災地區群眾、貧困兒童、殘障人士等數萬人。
今年銀監會發布“銀監99文”,為信托轉型提出了六大方向,其中就包括完善公益信托制度,大力發展公益信托,借助公益信托,信托公司不僅可以樹立品牌,同樣也體現了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信托公司也將根據委托人的意愿對信托資金進行投資管理。相比公益基金,公益信托可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據介紹,公益信托現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純公益信托,另一種是附帶公益性質的信托。第一種類似現在的公益基金,資金主要來源于捐贈;第二種資金主要來源于普通投資者,投資者仍享受信托收益權,僅額外限定一部分資金捐助出來用做公益事業。
“實際上,上述后者算不上是真正的公益信托。公益信托必須同時具備為公益目的而設立、經公益事業管理機構批準、有信托監察人、信托財產及收益全部用于公益目的四個條件。”格上理財分析師王燕娛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真正的公益信托因為是無償的,所以在募集資金方面還是存在較大困難的。另外,信托公司在公益信托的運作方面還處于發展初期,在經驗方面有待摸索和積累。
盡管按照銀監會相關規定,公益信托將不受委托人數量和交付信托金額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公益信托項目的門檻都僅為100元,但公益信托募集仍面臨著信任問題。
一位信托公司負責人坦言,因為公益信托主要靠捐贈,但由于以往部分公益基金運作上不夠透明而受到質疑,所以有部分投資者也會懷疑公益信托捐贈的錢的去向,社會目前捐贈的積極性不高。不過,公益信托資金在運用上會定期向投資人披露,而且一些信托公司目前對于公益信托項目也不收取任何管理費,堅持這樣做應該可以打消投資者的顧慮,從而使公益信托有長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