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縣容 資料圖)
過去,株洲炎陵農村居民一直以燒柴為主,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農村沼氣建設工程。目前全縣新建沼氣池3.2萬余口,沼氣入鄉、入村、入戶率分別達到100%、80%和30%。
為扎實推進沼氣建設工程,該縣將農村沼氣池建設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在爭取國債項目、整合捆綁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時對工程建設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建池農戶進行補助,確保建設一口,發揮效益一口。
在沼氣建設中,該縣堅持技術標準、規劃設計、專業施工、配套設施、檢查驗收“五統一”,建前抓規劃、建中抓質量、建后抓管理。在部分條件好的鄉村,配套實施廚房、用水、廁所、浴室、豬欄“五改”工程,推廣“豬-沼-菜、豬-沼-果、豬-沼-草”等生態生產模式,走出一條以沼氣為紐帶的循環農業新路子。
三河鎮星光村是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以前全村每年生豬飼養量400頭,如今建沼氣池后,年生豬飼養量達650頭。通過把沼渣、沼液作為優質肥料使用,帶動全村發展蔬菜基地1200畝以上,幫助農民年增收3萬元;龍溪鄉仙坪村村民饒利民,利用庭院發展養豬,最多時豬存欄150多頭。2011年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他在豬舍里建起了10立方米的沼氣池,利用豬糞作發酵原料,每年可節省電費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