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11月底,財政部網站發布四部委制定的《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對滿足推廣應用車型及數量、基礎設施建設標準等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中央財政將安排資金對充電設施建設給與獎勵。將補貼的范圍從新能源汽車本身擴大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將是新能源汽車推廣路上的又一重大利好。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14年9月,全中國實際建有640個充電站,和2萬8千個充電樁;但在2015年,全國計劃建成的充電站數量達到了1549個,而計劃建成充電樁的數量更是達到了24萬個,相比于14年,有了近10倍的增長。僅就北京市而言,全市已累計建成約1500個社會公用充電樁,60%以上布局在五環以內。
此外,依托高速公路布局的快速充電網絡也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國第一個跨城市充電網絡—京滬充電網絡已經建成,27個充電站之間的平均距離為50公里,每個充電站平均配有2個直流快速和4個交流慢速充電樁。國家電網計劃要在2020年之前,建成670個快速充電站,充電樁的數量將達到2680個,屆時,“四縱四橫”的高速公路充電網絡將貫穿全國,開著電動車橫穿中國將不再是夢想。
公共基礎充電設施在大力推進的同時,相關的配套服務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北京市民可登錄北京市電動汽車充換電管理服務平臺“易充網”來查詢充電樁的地點以及預約充電。一些創業團隊也瞄準了這個市場,推出各式各樣便利的App,讓車主可以更加便利的尋找預約充電樁,減少了他們把電動汽車開出門之后的里程憂慮。官方和民間資本的注入,推動了充電樁在中國的發展。
一是充電接口標準的不統一,現階段雖然交流慢充的接口標準已逐漸被大部分車廠接受,但關于直流充電,超級充電等快速充電方式,各個廠家的標準還無法統一,例如特斯拉,在中國自己建設超級充電站得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的直流充電標準,無法在其車上應用。
二是充電服務信息的更新慢,雖然眾多充電網絡服務咨詢平臺競相上線,但現階段信息的查詢也僅局限在充電樁分布與位置信息共享上,諸如充電預約,充電樁狀態查詢,網上交易等功能,都還在進一步完善中。拿北京市充換電管理服務平臺來說, 充電服務與網上營業廳這兩大主要功能都還在進一步建設中;依托京滬高速公路布局的充電網絡,在預約之后還需要電網的相關工作人員來配合充電,極大地影響了辦事效率。
三是充電樁的利用率同樣有待提高,在眾多公共充電停車位上,我們看到的,可能不是電動汽車在充電,而是停車位被非電動汽車所占據,充電位被當作普通停車位來對待;而就公布的公共充電樁信息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對全部電動汽車用戶開放的,4s店對外來品牌的封鎖,以及諸如收取停車費等其他附件條件的產生,大大限制了用戶使用公共充電樁的熱情。
四是充電費用與停車費用的博弈,也是影響充電樁以及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京滬充電網絡上,北京地區的充電價格僅為0.8745元一度電,而近鄰河北省,充電價格卻高達2元錢一度;此外,依托寫字樓商場所建立的大小充電樁,如能在電動汽車停車費上有減免與優惠,也會極大的推動廣大電動汽車購買者在日常生活的中的應用,并最終促進電動汽車在中國大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