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馬會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啟動。
馬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零售部主管鄭遠成(左一),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秘書長蘇宗海(右一),廣東省林業廳黨組成員、巡視員陳俊勤(右二),龍川縣副縣長李春輝(左二)參與植樹活動。
4月11日,第二期香港馬會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啟動儀式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造林現場舉行。該項目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和廣東省林業廳、香港馬會、龍川縣林業局等單位共同組織實施,是香港馬會在內地捐建的第二期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秘書長蘇宗海在致辭中說,香港馬會一直致力于發揮馬會的社會影響力,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可持續發展。為保護香港飲用水的源頭——東江源生態環境、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馬會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早在2013年,馬會就向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捐資262萬元,啟動了第一期香港馬會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于2014年春天在龍川縣造林2000畝,植樹17.8萬棵,造林成活率超標,林木生長健康。2014年,馬會再次向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捐資人民幣289萬元,于今年春季在龍川縣繼續實施第二期香港馬會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新造人工林2000畝,植樹17.8萬棵,現已完成全部整地和栽植準備工作,并完成部分苗木定植作業。這兩期項目共營造鄉土闊葉樹種人工混交林4000畝,相當于374個標準足球場的占地面積(單個球場占地面積10.42畝),或相當于4個多 “香港科技大學”的占地面積(香港科技大學占地900畝),共植樹35.6萬棵,預計20年內將吸收固定二氧化碳10萬噸。
蘇宗海指出,發展碳匯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積極行動。我真誠希望廣大有社會責任感的內地和香港的公益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香港馬會學習,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加植樹造林,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我國森林經營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森林經營眾多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改善生態環境,造福地球村民,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更大的新貢獻!
廣東省林業廳黨組成員、巡視員陳俊勤表示,香港馬會連續兩年捐贈實施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并組織植樹活動,是對我省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的積極參與和實質支持,體現了香港馬會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廣綠色文化的具體行動。香港馬會的善舉,也為綠色慈善公益活動作出了榜樣。我們有理由期待,在香港馬會的引領下,有更多的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我省的生態建設,共建綠色生態,共享幸福生活。廣東省林業廳和全省林業系統,將為更多的此類綠色公益活動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到位的服務。
陳俊勤倡導,同在藍天下,同飲一江水,同植一片林,為公益添彩,為大地增綠,為社會盡責。讓我們攜起手來,多種樹、種好樹,增加森林碳匯,發展碳匯林業,應對氣候變化,使南粵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香港馬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零售部主管鄭遠成在致辭中表示,第二期的碳匯造林項目,造林面積達2000畝,預計種植17.8萬株樹苗。馬會早前亦委托了科研單位去研究碳匯林長遠可帶來的效益,研究結果確認了碳匯造林項目可以增加森林面積、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香港的飲用水,亦能為東江源頭的農民創造就業機會,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可見此項目不論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均能有所裨益。香港馬會希望這個碳匯造林項目能起示范作用,鼓勵更多企業及社會大眾支持環保。
根據本項目作業設計,第二期香港馬會東江源碳匯造林項目繼續選用紅錐、黎蒴、荷木、楓香等適合當地生長的鄉土闊葉樹種作為造林樹種,營造樹種多樣性豐富、穩定性高、生態效益好的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