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沙市住建委主任范焱斌介紹,既有老房建筑節能改造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外窗、建筑屋面及外墻保溫節能改造,以及建筑外遮陽改造,資金由中央、市、區縣三級財政配套,不需要個人出錢。目前,長沙市已完成節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達25萬余平方米,到今年底計劃完成120萬平方米。
根據房子結構的不同,節能“手術”的方式也不一樣。比如,岳麓區科教新村是對外墻涂刷隔熱反射涂料、屋頂平改坡;開福區荷花池社區是安裝遮陽棚、貼玻璃隔熱膜;瀏陽市城東新村則是將原有的非節能單玻璃窗更換成節能的中空玻璃窗。
房子在經過節能改造后,夏天更加隔熱,冬季更加保溫,節能降耗效果十分明顯。根據測算,貼上玻璃節能膜的窗戶,夏季可節約30%制冷電能,冬季可節約15%制熱電能,平均每平方米窗膜每年能節省約80千瓦時電。
除了對非節能的建筑進行改造,從2005年起長沙還嚴令所有新造建筑在建筑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要達到100%。長沙市住建委科技處處長李彥青說,截至2014年底,全市新建節能建筑1.38億平方米,累積形成每年462.45萬噸標煤的節能潛力。
長沙的建筑節能技術研發走在全國前列,其中長沙遠大住工集團的工業化建筑研發體系擁有100余項技術專利,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均已達國際領先水平。遠大住工首席技術官尹鴻璽說,與傳統建筑相比,產業化住宅是先在工廠內做好半成品,然后再到工地進行裝配,可以實現節材20%、節能70%、節水80%、節時70%、節地20%。“全流程水、氣、聲、渣大量減少,污染、能耗大大降低。”
長沙市提出,到2016年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住宅產業化新開工面積累計要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規劃目標。
截至目前,長沙市共啟動建設230個綠色建筑試點項目,總試點示范面積近3770萬平方米。范焱斌表示,長沙還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率先開展“綠色建筑監管機制研究”,其研究成果將改變目前綠色建筑以標識評價為唯一認定方式的現狀,對全國綠色建筑的發展頗具探索和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