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大熱美劇《權力的游戲》第八季第2集也在今天開播,有網友戲稱,夜王可能是南下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
那么,氣候變化現在到底多嚴重?
冰川消融,看得見、摸得著!
在南美大陸最南端的智利百內國家公園,山峰壯美奇峻。灰藍色的格雷冰湖旁,61歲的守園人弗雷迪⋅巴里恩托斯從小屋中追出,拉住記者說:“氣候變化是真的,全球變暖看得見、摸得著,你應該報道!你看格雷冰川,30年縮減了19平方公里。”
格雷冰湖上,紅白相間的觀光船“格雷Ⅲ號”每日3次搭載各國游客前往格雷冰川。“格雷Ⅲ號”講解員尼科爾⋅托雷斯親眼目睹冰川每一天的變化。
“氣候變化正在影響地球上絕大部分冰川。你看格雷冰湖盡頭,有一座小的冰原島峰,5年前它還完全被冰川覆蓋。再看我身后那座大的冰原島峰,70年前完全被冰川包圍,”托雷斯說。
托雷斯告訴記者,一座380米長、350米寬的巨型冰山在2017年從格雷冰川脫落,足有18個足球場那么大。過了大概8、9個月,冰山才慢慢消融在格雷冰湖里。
冰川的質量變化是氣候變化最敏感的指標之一。格雷冰川屬于巴塔哥尼亞冰原,后者是世界最大冰原之一。今年2月和3月,又有兩座巨型冰山從格雷冰川斷裂。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2018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2015至2018年是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4年,2018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了將近1攝氏度。
南半球最熱的夏天過去,今年2月、3月,又有兩座巨型冰山從格雷冰川斷裂,面積之和達16.3公頃。
“現在冬天不像從前那么冷,雪下得少了,風卻刮得更大,”守園人巴里恩托斯感慨。
留給人類的時間只剩12年
英國《自然》雜志本月刊登論文說,自1961年以來,全球已失去9.6萬億噸冰雪。如今地球每年失去3690億噸冰雪,世界冰川的縮減速度是上世紀60年代的5倍。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海洋與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沛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極端情況下,如果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全部融化,地球海平面將上升60多米。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專委)在《全球升溫1.5攝氏度特別報告》中警告,若全球升溫幅度無法控制在1.5攝氏度內,地球在2030年后將面臨毀滅性氣候,人類社會和生態系統都將受到影響。
氣專委說,現在留給人類的時間只有短短12年,需要世界各國在能源、土地、城市、基礎設施、工業和運輸等方面實施快速、深遠和前所未有的變革。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18年排放差距報告》,若按目前趨勢發展,到本世紀末全球可能升溫約3攝氏度。
可不要小看這幾度的變化。屆時北冰洋夏季可能沒有海冰,全球幾乎所有珊瑚礁都將消失,亞馬孫雨林和北極苔原可能因全球變暖和干旱發生巨大變化。當高原冰川消失,水源減少對下游造成的影響將波及世世代代。
“地球一小時”活動
拯救地球,你也可以!
很多人小時候夢想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如今,拯救地球,真的需要你,需要你實行節電、節氣、回收的低碳生活方式。
聯合國氣專委說,若想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2030年全球人為的二氧化碳凈排放相比2010年要下降45%,并且要于2050年前后做到“凈零排放”,即碳中和。
在上個月召開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170多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們聲明,將通過創新方案和可持續消費、生產模式來應對環境挑戰,并承諾至2030年大幅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向資源節約型和低碳經濟轉型。
張沛說,節能減排、愛護地球,需要世界各國政府、社區、企業和個人共同行動。建議我國政府出臺“禁塑法”等環保相關法律,商家使用環保的塑料替代品、避免過度包裝,民眾低碳出行、少用一次性用品、點外賣時勾選“無需餐具、助力環保”,為應對氣候變化盡一分自己的力量。
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改變不可持續的資源使用行為和習慣,促進清潔和氣候智能型經濟增長,需要世界各國和全體地球公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