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9月6日晚間,在河南省原陽縣太平鎮扁擔王村南興華學校門口,一馬戲團的老虎在表演時翻出鐵籠,逃往附近玉米地中,下落不明。當地政府連夜通過廣播、微信群通知群眾注意安全、不要外出,發現老虎第一時間向警方報告。事發后,上千村民協助警方搜尋、警戒。9月7日上午,警方通過麻醉手段將脫逃的老虎擒獲,不過,這只脫逃的老虎由于遭到車輛撞擊,加之捕獲時麻醉等原因,送到動物園時已經死亡。
老虎從馬戲團跑出來,這當然是大事情。這件事不僅讓人覺得驚奇,想想后果,更讓人膽寒。此前,北京八達嶺動物園有游客中途下車,被老虎襲擊身亡。在寧波動物園,一名男性游客為了逃票翻墻入內,被老虎咬死。作為百獸之王,盡管人類的力量早已讓老虎成為瀕危動物,但就老虎和一個或幾個人面對面時,老虎的勝算仍高出太多。也因此,老虎逃出馬戲團這樣的新聞,總是充滿著獵奇的色彩。
最終的結果令人遺憾,這只逃竄的幼虎不幸離世。逃跑事件帶來了社會恐慌與搜尋成本,涉事馬戲團的兩名負責人已被刑拘。有消息顯示,在此次演出之前,活動并未獲得相關部門的備案。不過,在確定當地人員和財產沒有因為老虎逃竄遭到損失之后,更重要的問題也許并不是馬戲團的活動有無流程瑕疵,而在于馬戲團這樣一種娛樂活動,是否該徹底告別野生動物表演了。
如果馬戲團不再設置野生動物表演項目,也就不可能出現老虎、大象、黑熊等動物動輒出逃乃至傷人的現象。當然,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禁止野生動物表演過于嚴苛,有“一刀切”之嫌。不過,但凡稍微了解一下野生動物在馴獸師皮鞭下的處境,就會理解為什么“一刀切”并不過分。
一個必須指明的事實是,馬戲團絕對不是保護野生動物的場所。由于必須“學會”表演,野生動物不得不接受馴獸師的馴養。然而,與馬、牛、狗等家養動物相比,老虎、獅子、黑熊、大象、長頸鹿、海豚等野生動物并沒有在人類歷史上經歷漫長的馴化過程,所以要在短時間內讓它們“學會表演”,就必須采用“正強化”與“負強化”的辦法,說白了就是“胡蘿卜加大棒”,以食物作為獎勵,以毆打作為懲罰。
由于野生動物天性使然,想要它們能夠按照人類給出的信號進行表演,這些動物從小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按照國際上受廣泛承認的“動物福利”,動物應該免于饑餓、有適當住所,免于痛苦、傷害、疾病、恐懼和悲傷,并有表達天性的自由。很顯然,在馬戲團的野生動物不可能符合“動物福利”標準。在這些動物做出一些讓觀眾捧腹大笑的動作背后,沒有人知道它們承受了多少饑餓和鞭子。
2010年,住建部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要求動物園“不得進行動物表演”,并且應該“避免讓動物受到驚擾和刺激”,如果動物園或公園不能提供上述基本福利保障,就不得設立動物展區。彼時,這一規定還曾引發過大討論。不過,伴隨著動物福利思潮的興起,一些動物園也開始主動取消動物表演項目。例如,2017年,廣州動物園就結束了馬戲表演,轉而設立非經營性的科普展館。
人也是動物,只不過被認為是高級動物。人類在崛起的過程中傷害了很多動物,甚至造成了許多動物的瀕危乃至滅絕。但動物其實是人類的一面鏡子,透過對動物習性、社群的了解,人類可以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應該做什么。馬戲團出現伊始,并非大舉引入野生動物,而主要是用馬和狗來進行演出。如今,馬戲團的轉型案例已經十分豐富,那些繼續沿用野生動物的馬戲團不斷破產,那些放棄野生動物的馬戲團反而迎來新生。從這一角度說,社會觀念的變革促使馬戲團不斷改革,對此,中國的馬戲團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