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軟萌的動物,很多人腦海中會下意識浮現大熊貓,絨絨的皮毛、憨態可掬的表情,誰見了不會說聲“可愛”!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可不是大熊貓,而是小熊貓,說到這,想必又有人問:“這不就是大熊貓小時候嗎?”
非也非也,雖然它們只有一字之差,但并不是一家人,小熊貓屬于食肉目小熊貓科小熊貓屬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雖然在地位上雖然沒比過大熊貓,但在顏值方面絕對沒敗下陣來。
早在2013年小熊貓就位列CNN評選世界最可愛物種排行榜第十三名,不僅如此,這個小可愛還有自己專屬的節日,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六便是國際小熊貓日。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可愛的小熊貓并沒有被人類善待。
資料記載,從古至今,人類對于小熊貓的殺戮從未停止。
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時,就瞅準了它長短適宜的體形,于是就將其全身皮毛剝離,制作成保暖圍巾,由此掀起一股小熊貓皮草的狂熱風,而無數小熊貓也就葬身于這種致命的風氣中。
終于,熬過了人類對動物皮草狂熱的時代,以為它們此后再也不用為生存擔憂。
誰知,悲劇只不過換了一身皮囊,危險從未真正離開。
只不過,這一次可愛竟成為“原罪”,有人看中了它們可愛的外表,于是想方設法將它們綁架到自己身邊,用于觀賞玩樂。
而就在本月初,四川樂山警方就通報了這樣一起性質惡劣的案件:
今年4月份,樂山警方接到“小涼山地區有一伙人獵捕小熊貓”的案件線索,隨后成立專案組,圍繞嫌疑人楊某某展開調查。
據調查,這個犯罪團伙主要由下游獵人、中間人及上游收購商組成,嫌疑人楊某某便是扮演中間人角色,負責聯系獵人和收購商;獵人則是樂山馬邊的當地人,對小熊貓的特征較為熟悉,他們在獵捕到小熊貓后,會以2500—400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中間人楊某某。
楊某某再以一萬元每只的價格賣給市外養殖場,買賣進行到這里,關于小熊貓的“黑色交易”仍未結束,這些養殖場在拿到活體后會以數十萬每只的價格賣到北京、云南、江蘇等地。
在摸清他們的活動軌跡后,五月底,樂山警方展開抓捕行動,這起案件,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0人,解救小熊貓活體63只、死體4只,另據相關證據顯示,雙方交易的小熊貓數量超80只,涉案總價值達一千余萬元。
被解救的小熊貓被暫時寄養在當地野生動物園,至此,這個長期從事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野生小熊貓的犯罪團伙才得以徹底粉碎。
一個完整犯罪鏈條的摧毀,一份嚴厲打擊此類案件的態度,不知能否喚醒心懷叵測之人的良知,不知他們會不會收手放過那些無辜的生命......
“保護野生動物”的口號我們說了好多年,但于有些人而言不過是停留于嘴上的“慷慨陳詞”,“保護它們多我一個少我一個沒差別”才是他們的心地本色。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警示也流傳了許多年,但于有些人而言也不過是耳邊風,這邊的動物皮草、野生象牙等動物制品剛剛買入,那邊又覬覦上一些形態可愛的野生動物,不惜出大價錢據為己有。
這些動物在他們眼中不是生命,更像是一個物件,死體某部分用來支撐虛榮,活體則用來侍奉娛樂......在這種沒有底線的放肆作樂中,大批的人馬嗅到了金錢的味道,開始當起這場血色交易的劊子手。
當這場交易曝光于晴天之下,當譴責聲四面激起,他們開始后悔,開始留下不多的眼淚,但他們后悔的大抵不是自己所做的惡毒事,而是害怕面對接下來的懲罰。
相較于其他動物,人類之所以成為高等動物,是因為我們有思考有意識有對于美的追求,可似乎還有很多人并不知曉什么是美。
南方的烏篷船是美、油紙傘是美,北方的蒙古包是美、窗花紙是美,祖國大地的風景是美,長江兩岸辛勤勞作的人民是美。
但耗牛骨做的的手串不美、鱷魚皮做的的包包不美、穿山甲的味道不美、“被囚禁”的小熊貓不美!
當對美缺乏正確的認識,獵奇就會成為一劑猛藥,繼而開始罪惡循環,當野生動物一個個倒下,買者與賣者做成最后一樁買賣,那么接下來倒下的除了人類,還能有誰?
血色交易里,沒有贏家,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捕捉陷阱,最后都會作用到自己身上。